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中新网丽水5月5日电(记者 胡丰盛 实习生 李婷婷)青山座座,新绿簇簇。走进浙江云和湖畔的紧水滩镇梓坊村,目光所及,一排排错落有致、白墙黑瓦的徽派新房临湖而建,村民在蜿蜒幽静的游步道漫步,时而传来的狗吠鸡鸣声倒也让人觉得亲近。
置身于这个美丽的童话渔家村落,没人能想到,十年前这却是另一番荒芜模样:杂乱和肮脏充斥着整个村子,村与村之间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大部分村民生活在高山,不通水电……
“因为乱所以穷,因为缺乏规划所以乱。”在梓坊村党支部书记林宗平看来,当时村子是个典型的“贫困村”。
然而,自2003年始,该地通过“发展三部曲”,完成了跳跃式的华丽蜕变。
踌躇满志 依托“湖畔村”优势发展渔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林宗平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着致富门路,种食用菌、水果、茶叶,但都没有明显成效。这让踌躇满志的林宗平一度陷入沮丧,他时常会在夜深人静时问自己:梓坊,这个背山面水的小村,她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那时我一直念叨着梓坊是穷山恶水,但却没能领会‘山水’二字的含义。”林宗平说,其实只要换个观念,穷山恶水也能成为好山好水。
于是,林宗平先是依托梓坊“湖畔村”的优势,带领大伙儿养起了有机鱼,并在2003年投资20多万元,成立了渔夫有机鱼合作社,发动村民入股,定期享受分红,后来又注册了“仙宫鱼”商标。渐渐地,村民的创业热情被带动起来。村内的渔业产值很快突破了100万元。梓坊村也一跃而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渔业专业村。
“平子,我准备专门搞有机鱼养殖,你的合作社收购不?”……让村民日益富裕起来的林宗平俨然成为了村子的主心骨,无论大事小事,大家都要找他商量一番。
15公里 修建通往山外的康庄路
“出门靠走,通讯靠吼,靠山吃山,傍水吃水。”在梓坊村村委主任张世海看来,这16个字就是对当时梓坊村的最好写照。
当时,整个梓坊村只有230人,但却有5个自然村,村民居住很分散。最远的自然村村民下山得走15公里山路,进城回城也基本要乘坐渡船。
这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窘境在2006年被打破。一条长达15公里的康庄路被修建起来。“康庄”二字,也被寄托了自此村路将四通八达之意。
“跑完项目跑工地,给村里修路这事得亲力亲为。”如今林宗平回忆起修路日子时还很是感慨。他说,为了联系项目方和施工队,一直在村里、县城来回跑,还磨破了好几双鞋。在他看来,这叫好事多“磨”。
修好的康庄路,不仅连接了村内外,也为村民们铺平了更多的致富门道。
手绘蓝图 实施农民下山转移工程
2008年,浙江省“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这股春风吹到丽水。一幅未来梓坊新村的绝美蓝图也开始在林宗平心中描绘。
“‘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千载难逢,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他说。
但是,许多老人已经在山上住了一辈子,就连下山看戏走亲戚也是一拖再拖,更别说搬下山生活了。为此,林宗平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挨个山头奔波,每次出门,他总会带着一本笔记本和一张手绘的蓝图,“大家下山后,会住进电视里的洋房,有公园、篮球场,连卫生也有人打扫。”
然而,每次别人听了他的话,总会噗嗤一笑:“平子啊,这又不是说书,不是你说多好就有多好啊,再说了,山里可比山下自由自在。”
一年的时间,林宗平碰到过无数像这样的软钉子,
但他从未气馁,为了让村民们知道下山的好处,他自掏腰包组织村民代表到县里已进行改造的村庄参观考察,光村民讨论会就开了100多次。
下山 童话村落的跳跃蜕变
终于,林宗平的决心打动了村民们,2010年春节,大部分农户搬下了山,在新房里过年。那一年除夕,一向很少喝酒的林宗平,几乎喝遍了全村的敬酒。
村民下山后,生活迅速发生了改变,大部分人都有了增收的新门道,村里光是渔家乐就开了6家,生意非常红火,一年能带来几十万元的收益。
目前,梓坊新村70户农民已有60多户盖了新房,有的还在县城买了房子,开上了私家车,曾经后进的贫困小渔村一跃成为丽水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世居于此的农民也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来自上叶草自然村的孙王伟告诉记者,他现在在县城玩具厂做滚漆工作,妻子在酒店当服务员,月收入有2000多元,“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在湛湛的光阴下,林宗平的梦想在这一刻变成现实。
目前梓坊村共有两大主导产业——渔业加工和玩具制造,一个扎根本地发展,一个重点在县城发展。此外,由渔业加工衍生而来的渔家乐也逐渐兴起,一年能给村民带来几十万元的收益……美丽梓坊,从影影绰绰到清晰可见的童话轮廓,她正以悄然成长的姿态,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