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呷仁依村民在节日中起舞
孙 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呷仁依位于小金河河谷东北面海拔约2600~3000米间,系四川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南部的一个行政村。村寨南部沿格黑碉及赤卡碉一线与基喀依村分界,西南部沿界碉和五家寨一线与克格依村分界,西部沿卡比碉所在的山脊与罕额依村分界。全村现有村民106户,居民以加绒藏族为主,其余是汉族。村民平日所使用的语言也以藏语为主,其次为四川方言及普通话。全村开垦的耕地有654.4亩,已退耕还林441.04亩,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此外还种植蔬菜。大量的菜地都位于地势陡峭处,是居民见缝插针开辟出来的。村寨周围有稀疏的树丛,山上有广阔的草场,可以放牧牛羊。村内居民几乎都知道中路先民最早的定居故事:传说后藏一个奴仆佐伍波因触怒土司,于是就带着一袋金子和一只山羊开始了流浪,当他走到森林茂密的中路乡时,这时羊开口说话,告诉佐伍波在此安家,而那只会说话的羊在喝了一口水后就死了。后来佐伍波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住在呷仁依村,二儿子住在波色龙村,三儿子则在克格依村。这个故事的基本梗概,与其他村的“两只羊传说”中的“西来说”,应该大同小异。
呷仁依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房屋多是依山建在地势峭平处,故比较分散。居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以土地为中心的村落布局,田地往往成片分布,房屋和树丛环绕在田地四周。水资源丰富,山上有许多的泉眼,通过水渠可以充分保证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坡地的民居建筑采取向上发展的形式,每户都营建三至四层的地面住房,由下至上分别作为客厅、厨房、卧室、经堂、晒台等使用,下层平台下再据山势构筑了饲养牲畜的圈栏,房屋周围通常有乱石砌筑的院落。村民都信仰喇嘛教,主要兼顾红教和黄教,只有两三户信仰黑教。呷仁依村本身没有大的寺庙,罕额依村的红教萨拉科寺和苯教岩窝寺,也是呷仁依居民朝拜的场所。
最令呷仁依村民自傲的是保留了较多的碉楼。中路乡现存约88座碉楼,分散于各村落之中,但呷仁依村数量最多。目前村域内可见的碉楼有21座,除了两座是八角碉外,其余都是四角碉。八角碉比四角碉更为结实美观,但用料用工也更大。在这些碉楼中,保存较好的有日碉、然卡碉、八黑碉、格黑碉、麦黑碉和卡比碉,另有一座是中路乡最高大完整的碉楼,名为白黑盖碉,其高度达42.8米。以前村民的住宅往往挨着碉楼兴建,以利用碉楼作为仓库;现在因碉楼旁已不安全,很多居民都已利用老宅石料在距碉楼较远处另建住宅,只有黑沙碉和五二碉还与住宅相连。碉楼应该主要建于清乾隆攻打大小金川之前,现在村中的老人已不记得或听说过有人修过碉楼,这说明最迟到民国早期,碉楼原来的功用已经被人们所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