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百科>>正文

到宝鸡必嗨的特色美食 你吃过几样

2014-5-4 9:11:00  来源:西部网  进入论坛

臊子面

臊子面

陕西的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尤以宝鸡市岐山县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臊子面对关中地区的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无论喜事丧事、逢年过节、老人过寿、还是小孩满月或是家里来了亲朋都离不开臊子面。关中地区办红白事、老人过寿、孩子满月等都一般招待两顿,所谓早饭和午飨,而早饭臊子面即为主食。

关中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上都是臊子面。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献上一碗臊子面以示怀念。

岐山的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驰名。岐山大小饭店都供应臊子面,或者干脆就起个“岐山臊子面馆”或“臊子面馆”等只卖臊子面,生意一般都很不错。

岐山面皮

岐山面皮

岐山面皮也叫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点,是西北较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如今是西府的重要名吃。

岐山面皮,原名“御京粉”,顾名思义,跟皇上有关系的。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从北京皇宫带回故乡,传徒授艺而来。别名“酿皮”、“麦面皮”等。如今在陕西一带民间百姓生活中,以岐山擀面皮为最正宗的擀面皮。   

搅团

搅团

搅团为西府的又一特色吃食,定义为“用杂面搅成的浆糊”。搅团,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包括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在宝鸡,有一种说法:谁家娶的媳妇儿贤不贤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   

棒棒面

棒棒面

一种西府著名的面食,面要醒软拉细,拌上提前准备好的佐料就可以端上桌了。棒棒面在宝鸡也是衡量一个媳妇贤惠灵巧与否的标准之一。   

锅盔

锅盔

相传岐山锅盔最早始于周文王之时,所以又称"文王锅盔"。锅盔因形似锅底,大如锅盖而得名,其面细、酥脆、油香、味美。制作时和面加入盐、油、香料,再用木框反复拌压,表面粘上芝麻,小火烤烙而成,色黄皮脆,味道香美。

唐、宋以来,岐山城多驿店,客商东来西往,北上南下,岐山锅盔作为客商的携带干粮已远走他乡。明、清以来,做卖锅盔者遍布县城四周,光绪时期的张聪、刘有学;民国时期的邢呆子、赵乾儿、张广善;解放以来的庞天红、席金卵等,皆为此行能手。   

豆花泡馍

豆花泡馍

对西府人来说,大冬天正好是吃豆花泡馍的最好时节,早晨起个大早,冷风扑面,好像能把人的魂吹跑了,就近寻个卖豆花泡馍的摊子,对老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碗,都要!吃完立马浑身舒坦,人的魂也就回来了。

油面茶酥

油面茶酥

传说清朝咸丰年间, 一个名叫秃娃的当地人始作一种小吃, 取名茶酥, 并渐有名气, 其茶酥作得色、香、味、型具佳,被誉为“秃娃茶酥”。后秃娃的手艺由徒弟根诚继承。民国16年(1927年),当地人鲁金诚、鲁子清兄弟俩拜根诚为师,学做茶酥的小吃,得其真传,所做茶酥味美可口,在宝鸡地方享有盛誉。1956年鲁子清参加集体企业,在宝鸡市三好食堂收张秋兰为徒,使得茶酥技术相传。从此,茶酥作为一种地方名吃,被人们喜爱而传颂。 

洋芋粘

洋芋粘

这是一种拿碓窝砸出来的美食,主要以洋芋制成。配上西府特色的酸辣口味调料,实在是嘹咋咧。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