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黄姜种植是陕南群众的致富产业,然而皂素加工对河流污染较严重。陕西省4月发布的汉江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提出要对黄姜皂素行业污染进行整治,10月底前对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予以关停。怎样提升黄姜皂素行业的清洁生产能力?如何保证“药中黄金”黄姜对农民增收的持续贡献?
山阳县色河铺镇的500亩标准化黄姜种植基地整齐而壮观。
2014年5月8日,山阳县漫川关镇前店子村。“我种了半辈子的黄姜,搞了十多年的销售,当地皂素企业的多少对我们影响不大,关停不代表要限制发展啊。这两年的黄姜价钱不错呢,在每公斤3元到6元之间,我对黄姜产业有十足的信心!”46岁的黄姜种植大户孙伟军说,“远远比种粮强,比打工强。”
2014年4月,《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发布。其中提出:“整治黄姜皂素行业污染。2014年10月底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全部停产治理,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予以关停。”
目前,全省有黄姜皂素加工企业40家左右,在关中和陕南地区均有分布。
关小扶大:治污重在杜绝“关停反复”
2014年5月皂素市场价格在每吨85万元,2013年上半年也曾上涨至105万元。在孙伟军看来:陕南黄姜产业可以说“已经处于平稳期,大风大浪都过来了”,他所说的是十多年来的几度波动与调整。当然,这是任何一个特色产业走向成熟,所必须经历的升级阶段。
作为我国黄姜种植的最佳适生区,陕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黄姜种植与皂素加工,黄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50%。当时,陕西全省黄姜皂素加工企业大约有110余家,占全国黄姜皂素加工企业总数的50%以上。
黄姜皂素是生产多种药物的天然原料,因价格昂贵被称为“植物黄金”。但按照传统方法提炼,在黄姜的发酵、水解和过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含酸性和有机物的废水,严重污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水源。
本次《行动方案》并非这个产业面临的首个环保严令。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70%以上水源来自汉、丹江。黄姜皂素产业在成为陕南农民增收重要来源的同时,社会上对其污染的质疑也持续了多年,还一度要求“全线封杀”。
自2005年国家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皂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以来,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水排放不达标的皂素加工企业,已被关停或进行了整改。至目前,陕南三市各有二十家左右的皂素加工企业相继关停,商洛市黄姜皂素加工企业仅剩一家。
在陕西省《行动方案》中还提出:“对黄姜皂素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现该行业污染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减少污染物排放50%以上,彻底解决该行业对汉、丹江水质的污染威胁。”
那么,商洛市对于环保不达标的皂素企业“全线关停”,是否意味着本项环保监管任务的完成?又能否杜绝“关停反复”、“偷排偷放”的发生?山阳县环保局局长巩林平说:“由于对关停工厂全部进行了整体性的彻底拆除,包括拆除供电设备、压力容器等,所以在原地重新开工不再可能了。”
但是,这不意味着环保监察可以就此放松。巩林平认为:从多年来的监察经验来看,每到皂素价格大幅上涨的时期,由于水解物“土法提炼”比较简单、加工设备也很简易,尽管国家明令禁止此类生产工艺,但一些无审批手续的作坊式加工厂,往往就会因利益而“死灰复燃”。
“怎么杜绝‘关停反复’的隐患,才是今后对黄姜皂素行业的监管重点。”商洛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吕国强说,商洛还对关停企业的危险化学品购买证照予以吊销,采取了最严格的管控制度来预防反复。“当然,要做到彻底杜绝‘关停反复’的发生,不单是环保部门一家之事,还需要社会合力而为、共同监督”,吕国强呼吁。
4月24日上午,安康全市12家黄姜皂素企业,已经与安康市环保局签订了环保承诺书,企业承诺尽快完善各项污染防治设施,在未取得技改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批复文件之前,不擅自开工生产。
联合攻关:全国首个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在陕南
关于黄姜皂素的治污和清洁生产,陕西省环科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孙长顺提出,要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加快成熟技术的转化应用,并加强对黄姜精深加工技术的引进,共同推动陕南黄姜走出一条“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路子,为促进陕南循环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成传德就是商洛市仅剩一家的黄姜皂素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而这家企业由于重视污染治理,突破了皂素加工治污的世界性难题,已经成为全国皂素清洁生产技术的领军企业。目前企业规模化年生产能力达一千吨,大于过去商洛市所有皂素企业加工能力的总和。
早在2005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份反映陕西省黄姜生产污染问题的国内动态上批示:“要及早改进黄姜加工工艺,实现清洁生产,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不受污染。”随后,陕西省环科院与中国环科院组成联合课题组,选择了山阳金川封幸公司作为清洁生产新工艺科研示范点。
成传德回忆:当时传统的生产工艺污染大,当地环保部门三令五申让关停,两难之中,他大胆跟镇上的种植大户们表了态,“一定要找到清洁生产的改进办法”,但黄姜皂素加工的治污问题,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难与不难,根本没有多想”。
从2006年开始,通过课题组的大量科研攻关与技改,公司建成了年产100吨皂素水解物清洁化生产线,在2008年通过国家验收评审;2010年又技改扩建为300吨皂素提取生产线。2013年公司建成700吨皂素清洁化生产线,成为全国首个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其生产规范被确定为全国同类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
新的清洁生产工艺,成功破解了黄姜加工中的高污染难题,使皂素生产中纤维素、淀粉等回收率大于88.3%,生产成本降低15.8%,污染负荷削减了86%,产生的综合废水经低成本处理实现达标排放,产品综合效益提高60%以上。2014年1—4月份,企业生产皂素220吨,生产淀粉3740多吨,销售收入17600万元,利税1850万元。
不懈的努力与坚持,让清洁生产的“难”变成了“不难”,也让循环发展变成了现实。几年来,联合课题组从黄姜提取皂素的水洗、破碎、发酵等全过程入手研究,经过上百次试验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包括多段缺氧/好氧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水解液废酸回收技术、水解液蒸发浓缩焚烧技术、废水减排工艺研究等。
这些宝贵的科研攻关成果,还在安康市白河县方宇药业公司的新建300吨黄姜皂素(含水解物)项目中得到了推广。这一系列生产技术的广泛使用,为陕南地区黄姜皂素产业带来了希望,也成为支撑整个产业未来的重要基石。
循环发展:从“合理化”种植到“资源化”利用
5月9日,在山阳县色河铺镇的现代中药材示范园,500亩的标准化黄姜种植基地整齐而壮观。目前,山阳县黄姜种植面积共有16万亩,占所有中药材种植面积的38%,以三年的生长周期计算,对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约为17%。
尽管如此,山阳县仍然把“对种植区位的合理引导”,放在了产业发展的第一位。山阳县农业局副局长武胜利说:“虽然山阳地处我国黄姜适生区,但不是说山阳所有土地都适合种黄姜。任何作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要求,只有在最符合它的区位里,才会收获最好的品质。”
十多年前,陕南黄姜种植“很热,面积很大”,但是黄姜品质却参差不齐,有些“由于皂素含量不高,可利用价值并不大”。目前,商洛市黄姜人工种植总面积大约在35万亩。“人们对黄姜的种植已经趋于理性,更加重视适生区的合理化种植。农民种植黄姜的收益,在中药材中是数一数二的。”商洛市科技局产业科科长郭树峰说。
在金川封幸这个全市仅存的皂素企业,每年仅用一半的设计产能,就完全消化了商洛市的黄姜总产量。每到这个季节,企业还要去外地采购替代品种,与本地产黄姜形成原料供应的季节性互补,全年生产总量可以满足全国皂素市场需求量的四分之一。
商洛市这一“关小扶大”的决策思路,提升了陕南皂素产业的环保水平和竞争实力,更保护了当地姜农的长久种植收益。“事实上,陕南皂素加工行业的发展,呈现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正从过去的粗放生产,走向了精细与科学,走向了循环发展。”陕西省环科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孙长顺认为。
早在2010年,陕西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陕南循环经济园区全面铺开。
孙长顺介绍:在对于黄姜皂素产业的技术研究中,就分为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是研发清洁生产和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其次是大幅度减少产生量和排放量,实现废水达标少排放;第三是提取废水中有价物质,实现废水资源化。
眼下,金川封幸化工,已扩展成为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这个陕南循环经济园区,除了计划从黄姜皂素的精深加工入手,生产双烯、黄体酮等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条;还做足了万吨淀粉饲料加工生产线、10万头的生猪养殖场、500亩生态观光茶园等循环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