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文<马吉克(出版界人士) 来源:中国旅游报·乡村周末
清明过后不久便是端午,伴随着日渐晚落的夕阳,我们褪去长衫,空气里散开的芳香已是夏天特有的味道。五月五,过端午,突然就想起了那些和端午有关的故事。
关于端午起源的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屈原投江,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孝女曹娥”的故事。史载东汉上虞郡有个女孩叫曹娥,她的父亲曹盱在迎江神的时候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在江边昼夜嚎哭了十七天,最后将衣服飘于水上,终于在衣服停留的地方找到了父亲的尸体,她也在此投江,追随父亲而去。而这天,便是五月五。后世为了纪念曹娥,将她生前所住的村镇更名为曹娥镇,她投水的舜江更名为曹娥江,大书法家蔡邕所书《曹娥碑》,讲的便是这段故事。
说到《曹娥碑》,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个有关端午的故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和他的妻子董小宛,相识也是在端午前后。身为“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与落第才子冒襄一见钟情,身份的差别、已有的婚约使这对佳人山水相隔了整整三年,而兵祸连连、世事纷乱则见证了二人落魄悲惨中依旧相濡以沫的难得情感。最初嫁到冒家的董小宛偏爱董其昌临后汉钟繇的《月赋》,每日可写千字以上,但当她看到钟繇的《戎辂表》上称呼冒襄敬重的关羽为“贼将”时,愤然不再学钟繇的字,改习《曹娥碑》,而这“因夫所好改变笔体”的故事在后世也传为佳话。
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好景不长,自冒襄与董小宛结合到阴阳两隔,不过九个端午的时间。九年间,两人畅游金山、北固,领略三吴美景,尝遍浮生繁华。我爱南方,也有幸去过苏州、镇江,两地离的不远,坐高铁也就一小时左右,但当年他们一路相伴却用了二十七天之久。相传在他们登金山时,正值端午佳日,龙舟冲波激荡而上,山中游客以为这对才子佳人是神仙,竟有数千人尾随,连龙舟都在二人停脚处回环数次,江山之胜,人物之绝,至今想来,仍不免唏嘘感叹。
然而,当明末乱世,兵连祸结,昔日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也落魄到仅仅拥有一张席子度日,相较于繁华的过往,逆境时的不离不弃更让人动容。这些年岁中的端午他们是如何过的没有记述,同甘共苦的生活在董小宛去世后戛然而止,冒襄沉痛地感叹:“余不知姬死而余死矣。”那一年,董小宛二十八岁。
明清之际,端午节的排场越来越盛大,每每举国同庆之时,形单影只的冒襄却只能在追忆中度过。他说:“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孤独中的他,撰辞怀念董小宛,写就《影梅庵忆语》传世。
人生攘攘,或无福消受,世间万物,留有缺憾才美。眼看端午将至,细细咂摸几段端午佚事,无论忠义、孝悌与爱昵,仿佛都在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