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下载一个手机软件就可以轻松赶走身边的蚊子、测试自己的酒驾指数、帮助失眠者快速入睡,甚至帮你听懂婴儿“语言”?现在,一些看上去很神奇的手机软件在智能手机用户中十分受欢迎,下载量排名靠前。那么,这些热门的手机应用软件到底科学不?
酒驾与否听谁的?
日前,经媒体报道有北京驾驶员被交警查到醉驾,然而该驾驶员辩解说他之前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醉驾酒精测试仪软件测过,没超标,不应该受罚。
记者询问了身边朋友对醉驾软件的看法,不少人表示觉得新鲜事物值得一试,“手机现在啥都能干,测酒驾,挺靠谱。”在灞桥区建材厂上班的周先生如是说。还有几位对醉驾软件的可信度深感怀疑。
记者发现,打开这款醉驾测试软件,只要输入相应的饮酒时间、体重,饮酒量以及酒精度数,就能测试出体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据网帖称,一位老师傅为了证实真相,专门喝了二两52度的烈性白酒,然后根据软件要求填写后,屏幕立即显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每百毫升12毫克,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体内酒精含量仍在持续增加,但根据相关规定,这样的数值并不构成酒后驾驶。可随后用交警部门的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器进行检测,仪器显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每百毫升63毫克,早已达到酒后驾驶的级别。
专业人员介绍说,手机软件测试的结果没有实际操作性,只是一个理论性的数值,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状况不一样,解酒的能力和对酒精消化的能力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手机软件测试酒精数值还得谨慎,因为酒驾与否,还是交警手上的检测器说了算。
软件渐欲迷人眼
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每日更新的各式类应用软件不胜枚举,颇受年轻人士追捧的——运动监测软件、地震检测软件甚至还有西瓜监测软件。
据称,跑步之前打开软件定个位,然后通过计算经纬度得出运动距离进而算出消耗的卡路里数;用“地震报警器”设置紧急联系人,一旦发生危险立马将自己的当前位置发出去;买瓜之前打开“西瓜测熟”,对着看好的瓜“咚咚咚”敲几下,软件通过声波分析瓜好不好。
然而实际使用中,这些“无所不能”的手机软件却问题多多:软件测距离会出现偏差,因为施工等大动静会响起“假警报”,软件找出的“顶呱呱”的西瓜切开却是半生不熟。
夏天到了,讨厌的蚊子又来了。有一种驱蚊软件,称有一种频率是人听不到但蚊子能听得到的。在苹果应用平台的该类应用有好几种,免费的付费的都有。在软件介绍页,开发者表明这款程序是最简单和最科学并且也是最安全的驱蚊方式。对此,就有网友吐槽说,“我们在这里只祈祷蚊子的听力不要不好”,还有网友质疑:“就算有效,那么这个频率的声音能发射多远?如果是放在头部,而脚底被蚊子咬了的话,不如直接点真正的蚊香来得有效。”之前的一种“潜意识脑电波”的软件声称可以发出一种声波帮助睡眠,在微软的智能手机应用平台下载量排名十分靠前,在下载评论中许多网友称没效果。
轻信软件不可取
盲目依赖软件的生活最后很有可能是一团糟。“手机里装的来电通的流量监控器,结果经常不准,这个月我的流量已经用完了,但是它的显示条上连一半还没有到!太坑爹了!”
“中了蛇毒可用嘴巴吮吸、心脏骤停的第一步抢救是敷冰袋……”一些手机软件上出现的急救知识被医生称极不靠谱。日前,中国红十字总会就发布“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应用软件,纠正了一些急救知识软件中的不靠谱说法。以蛇毒急救为例:大部分的实验表明,吸吮对蛇毒咬伤无益,反而可能引起伤口的损伤。吸吮不能用于急救,不仅无效,反而可能有害。
这些不靠谱的检测软件是如何进入应用商店的?有没有部门进行监管?据了解,制作手机软件或者APP的门槛很低,而根据百度经验的一则帖子只需注册、发布、添加具体信息、提交审核四个环节,顺利的话一般只要二至三天就能将APP上传至安卓市场。
应用软件需监管
“是否允许该软件获取您的地理位置信息?”该软件需要读取您的通讯录,我们承诺为您保密,不会用于商业目的”,这一系列的授权条款在智能手机用户下载或更新软件时常常出现。然而,业内人士爆料:因为收费软件市场状况不理想,很多软件提供者为了生存,会在一些免费软件中通过用户授权访问其短信、通讯录、照片,搜集用户手机使用和上网习惯等隐私,售卖给第三方来谋利。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团队曾抽查安卓系统7个应用商城的300余款应用软件,发现其中58%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而目前对于手机软件的监管与审核尚存空白。
如何防范不安全的手机软件?用户应养成良好的下载习惯,到软件官网下载正式版软件。国外已有类似的监管范例:新加坡法律法规规定,电信服务供应商负有屏蔽特定网站的义务,并严格规定运营商必须承担防止用户信息泄漏的责任。若供应商不能履行义务,将会被罚款或被暂时吊销营业执照。此外,完善行业认证规范标准,也是可行之策。比如,所有涉及手机金融的软件,都由统一机构认证。涉及应用地理位置信息、通话记录等隐私数据必须得到用户的允许等。
点评:
智能手机时代,除了打电话,刷微博、聊微信,手机里总会下载许多应用软件:游戏类的、新闻类的、生活应用类的。
免费应用流行的时代,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除了无孔不入的植入广告,我们更要防范一些打着“专业”幌子的不靠谱应用,特别是那些窃取用户隐私谋利的恶意软件。对于目前空白的手机应用市场监管,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跟进执法,“净网行动”之后,手机也需要“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