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本报记者 张晶晶
5月15日,第二届香港巴塞尔博览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展,5月18日落下帷幕,虽然250港元的门票并不便宜,仍吸引了逾6.5万人次参观。本届香港巴塞尔聚集了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245家画廊,展出了包括毕加索、雷诺阿、马蒂斯、亨利·摩尔、草间弥生、赵无极、朱德群、刘国松、张晓刚、曾梵志等中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香港市场迅速崛起
“香港艺术环境快速发展,过去一年增长明显,艺术空间持续拓展。”巴塞尔艺术展总监Magnus Renfrew说。面对香港速度的发展态势,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延续上一届的基调,在画廊总数量保持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亚洲画廊的比重,超过50%的参展画廊在亚洲及亚太区开设艺术空间,相较于上一年的43%,增加了7个百分点,其中更有24间画廊于香港设有展览空间。如此大力地推动香港本土的画廊,在Magnus Renfrew看来,是因为目前香港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全球第三的拍卖市场。
几年前,香港在当代艺术市场并不起眼。它迅速崛起的大背景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市场近十年的急速发展,拍卖价格不断刷新是流传速度最快的广告,并且毫无障碍地跨越国界。希克和尤伦斯的收藏故事、万达高价拍得毕加索的新闻、宝马7系在中国销售是美国两倍的数据,告诉西方世界发掘和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是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列车的一张头等车票,而且回报惊人。从这个故事里得到启发的还有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和画廊从业者,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能够越过国界,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切得一块蛋糕。
也就是说,中国富人的艺术品消费投资习惯已经形成,中国当代艺术寻找到更多的国际买家的机会来了。凭借税收优惠、港口便利、服务业高端,香港抓住了市场的机会,在短短三四年内,吸引国际大拍卖行、画廊纷纷开设分支机构,大陆拍卖行、画廊转移部分业务至香港,从亚洲金融中心进化而成当代世界艺术之都。2013年,巴塞尔博览会很“恰当地”抓住时间节点,选择香港而不是北京作为连接大陆和西方世界的枢纽。
巴塞尔服务昂贵而贴心
5月,从进入香港赤鱲角机场开始,和都敏俊君代言广告并列的香港巴塞尔博览会广告,提醒熙熙攘攘的旅客,巴塞尔是一个高大上的艺术盛会。入住香港铜锣湾的一所酒店,酒店提供的各种读物都以或大或小的版面提醒,5月香港有巴塞尔。据统计,借巴塞尔艺术展的东风,香港各家画廊和文化机构同步举办了超过150场文化活动。
在香港会展中心入口处,巴塞尔制作的三本双语小册子,随手可取,它是很好的行动指南,也体现了香港巴塞尔的关注点和服务。一本册子是艺聚空间,这个板块的作品从画廊代理的作品中选出。东京都现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长谷川佑子负责策展,这是她第二次担当香港巴塞尔艺聚空间策展人。一本册子是讲座、沙龙活动安排介绍,活动安排得非常密集,嘉宾以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史学者为主,这让观众和藏家更好地了解艺术家和作品。一本册子是画廊指南,详细地介绍了香港各家画廊的地址、联系方式,目前正在举办的展览。
继续前行,在展厅入口处,可看到媒体、博物馆、艺术出版机构的展位。香港西九龙谋划中的M+博物馆的专设展位,人气很旺。此外,瑞银作为香港巴塞尔的合作赞助商,在外围开设了针对儿童的艺术活动区。而在二层的展厅入口处,展示的是一辆进行了艺术再创作的宝马车。宝马的赞助,不是明晃晃地将一辆豪车摆在显眼的位置,而是和艺术家合作,成为了一项作品,和整个场景协调。
巴塞尔组织方非常重视艺术生态的平衡,这虽然是一个商业性的博览会,博物馆方、媒体、策展人、评论家、赞助商都能巧妙而体面地融入,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多方介入,意味着艺术家能够获得市场机会,也能够获得学术方面的关注和媒体出版推广机会。当然,由于行家出没,艺术家欺世盗名的难度加大,作品质量是决定市场前景的最重要因素。
进入展厅,才是正式进入了博览会,画廊是这场盛会中真正的主角。画廊参加巴塞尔香港的成本非常高,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本土画廊主介绍,参展费、保险费、运输费、嘉宾机票住宿费、装裱费、人工费、出版物费用等各项费用累计起来高达100多万港币,据此推算,外地画廊的参展费用将会更高。然而,不少与会画廊觉得很值,多家来自北京的参展画廊都通过微博等渠道介绍画廊入选了巴塞尔。
香港世界画廊的老板、德裔美国人苏法烈告诉记者,已成立40年的世界画廊非常重视这次博览会,每次画廊都会邀请藏家前来,使得藏家资源共享,画廊之间也有机会交流合作。由于世界画廊带来的是新水墨板块中的市场热点艺术家刘国松,巴塞尔给了三楼展厅处入口的好位置,并策划了头炮讲座“刘国松——刘国松与策展人马唯中(M+美术馆策展人)、朱虹子对话”。他透露,销售状况不错,不但获得了不少新的藏家资源,还和佩斯画廊达成了合作推广刘国松版画的口头协议。
酝酿市场新热点
巴塞尔策划的艺聚空间和光映现场不是市场热点,却是博览会的亮点。长谷川佑子策划的艺聚空间中的艺术家作品,分列于展厅的必走通道、休息处。今年参与的艺术家有宫永爱子、Rebecca、Baumann、Marta Chilindron、谷文达、李文、林明弘、Tobias Rehberger、沈少民、菅木志雄、孙逊、Atelier VanLieshout、汪建伟、黄荣法、徐渠、杨心广、Yeesookyung、余政达。很明显,今年此板块中的中国艺术家占了1/3。徐渠、杨心广、孙逊等艺术家并非市场中炙手可热的人物,画廊和博览会都花了气力来培育新的市场点。
光映现场从充满商业气息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主战场隔离出来,被安放在离香港湾仔会展中心不远的香港艺术中心。从选择与官方艺术机构的合作,不难看出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在接地气方面的策略推进。在该板块的策展人李振华看来,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这一举措“在文化策略上更有前瞻性”。大未来林舍画廊台湾负责人林岱蔚对于这一板块的加入,也颇为看好:“影像艺术一直是华人市场被漠视的一块,在西方影像录像艺术有蛮广大的接受度。我也希望以此让华人的收藏家更明确地知道影像艺术的价值所在。”Magnus Renfrew解释了意图:“在设定板块前,我们已经观察不同的方面。我首次看到光映现场,是在迈阿密巴塞尔博览会上,当时是以露天的形式播放,我感到非常震撼。因此我想把这一板块搬到香港,今年既是一次试水,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除此之外,今年巴塞尔的另一亮点是发布了《ArtBasel Year44》。一般配合艺博会出版的书籍都是以参展作品为主,而这本书的主角是世界各地的画廊,堪称画廊红宝书,书中通过与创办人的对谈重点介绍了所有参展画廊的创办原因,梳理了各家画廊曾经代理谁、现在代理谁、将来要代理谁,简要地呈献了画廊历史和国际艺廊系统的多样性。这本制作精良的书售价高达600港元。行家可以从中看到画廊的历史、挑选艺术家的品位和推广能力。
艺术是文化,也是门生意。在当代艺术领域,市场的分工和游戏规则已非常明确,即使是一位好的艺术家,从创作走向市场,画廊、博览会都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推广的费用不菲,而这种专业的智力服务亦附加于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之中。展会上毕加索作品《stilllifewith Redbull'shead》叫价3000万美元,它既反映了毕加索在艺术史上的超凡地位,也是艺术商业运作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