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凤晨 实习记者 李莹 范启彬)阳光报、阳光网联合腾讯大秦网,共同寻找一个男孩。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只知道他今年应该有七八岁。两年前的六一儿童节前夕,这个男孩在桃园南路的省委家属院想要买一本《赛车总动员》。
5月22日、23日,本报连续两天对袁女士寻找买书小孩的事情进行了报道,引起市民的激烈讨论,仅大秦网的评论量就达两百多条。其中,108名网友表示袁女士的行为不能理解,对她时隔两年旧事重提的动机产生了质疑,也有网友直接称袁女士是在炒作。然而,也有三分之一的网友表示支持袁女士的这种行为。
支持:心病不解决就永远是煎熬
小陈今年25岁,是一家文化公司的文秘。与网上激烈的抨击相比,小陈对此事显得尤为理智。他说,正是因为现在这个社会认真的人太少了,所以认真的人很容易被质疑。
“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吧。比如我要买个东西钱没带够,就跟同事或者朋友借了钱,后来由于其他的事耽误了一直没还钱,朋友也觉得没多少钱没必要催。但是突然有一天我想起来了,不管我在哪儿,不管在干什么,我肯定要想办法把钱给人家还了。不然我心里始终有个疙瘩,我永远会觉得我欠了别人的钱没有还。这是个心病,如果不解决那就是煎熬,每个人心里在意的事情不一样。我理解袁女士,心里搁着一件事如果不去做,就感觉永远受之牵绊。”小陈说。
质疑:现在的初衷没有当时那么纯粹
刘珊今年24岁,是北郊一家私企的出纳。对于这件事,她觉得既然两年前袁女士没有给小男孩买书,那现在也没有必要寻找男孩。
“过去了的无法挽回,最多只能变相弥补。”刘珊认为,当年袁女士没有给孩子买书,也没有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可能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影响,孩子可能因为这件事不喜欢读书了,或者更加觉得读书珍贵,或者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根本无关痛痒。
“两年时间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袁女士现在找孩子,无非是想得到心灵上的自我慰藉,她现在的初衷已经没有当时那么纯粹了。”刘珊说。
佩服:把事情公之于众,勇气可嘉
魏老师今年69岁,是一名退休的语文老师。虽然年近七旬,但魏老师思想却很跟得上趟儿。关于父母是否应该干涉孩子挑选书籍,魏老师说:“当然不应该了,最多也就是引导。现在的孩子整天都是电脑、手机,能主动读书是多好的事情,干吗要干涉呢?”
魏老师认为,作为父母,不应该一味地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是要正确引导孩子在经历的事情中学会收获,“孩子喜欢看什么书,能看出来他感兴趣的事情,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干涉”。
魏老师说:“我很佩服袁女士。在现在这个社会,敢把一件事情袒露在公众之下,必然会招致非议甚至质疑。所以不管她的初衷是什么,我都佩服她的勇气。”
支持:
@因为偶有你:这本书好或不好都是其次。说人家在搞什么宣传,那是因为你们根本无法感受这个卖书人当时看到孩子撕心裂肺般哭喊的心情,才把别人想得那么可恶!我觉得她能说出这些,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那个孩子,更多的是让现在的年轻父母重视如何教育孩子!就拿这件事来说,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能存一百多元的零花钱,说明他家不会穷到揭不开锅,所以不用拿父母没钱这样的话题来指责这个卖书人!如果当初直接送了书,你们现在怎么还能知道有这个故事?每个人都有很多后悔的事情,也会遇到很多感动!
@紫烟:真不知道现在的人心怎么了。当年没有送,现在想弥补这个遗憾,难道还错了么?难道迟到的善念就不是善念了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当年你在场,你就一定能掏钱买本书送给这个孩子么?看到那么多人在诋毁,心里真的很寒!
质疑:
@这不是名字:当时干吗去了?
@尚菲演出~东峰:现在找他做什么?是送几本书呢还是让大家都知道你呢?多此一举。
@斑鸠:要是真想送书,当时就该把书送给小孩,而不是直到现在才喊口号般找小孩。
@鱼遇雨欲语:当时咋不送,两年后想起来了?另有目的!
中立:
@pan:家长有监护权,有权决定自己的孩子买不买书。我们应该问的是,书价为啥那么贵?
@补必骗人:为什么不把书价定低一些,现在的图书真的很贵。
@烟火:我儿子也很爱读书,成天去书城看书。现在的书太贵了,我都没办法买,有时想想真是对不起儿子。
■ 说说那些遗憾事儿
张东升的遗憾:我没帮忙,那个醉汉死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忘不了那个醉汉。”30岁的张东升住在长安区青年街,他说,三年前去世的那个醉汉成了他心里永远的遗憾。
张东升是一家传媒公司的老总,基本上每天回家的时间都很晚。2011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他如往常一样开车回家,回到小区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
停好车走进楼梯口时,张东升发现一个醉汉蜷着身子躺在一边。“楼梯口的灯光很昏暗,但仍可以看出那醉汉穿戴很整齐,他的头深埋在胸前,看不清楚长什么样子。我当时心里很矛盾,想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问需不需要帮助,但心里突然闪过不要多管闲事的念头,我就绕过他急匆匆上了楼。”张东升说。
回家后,张东升也曾想过再下楼找物业帮忙,但心里又想那人只是喝醉了而已,应该不会有啥大问题。
第二天一早,张东升下楼上班,发现小区里来了警车。打听后才知道,头天晚上他遇到的那个醉汉去世了,大概是因为酒喝多了,才36岁。
“当时我就蒙了,怎么就走了呢?”张东升说。
三年过去了,张东升心里一直在懊悔,他也曾试图找理由来宽慰自己,但都说服不了自己的良心。“一开始我觉得很遗憾,但到现在,心里满满的全是愧疚。如果我当时扶起那个醉汉,他有可能现在还活着。”张东升说。
陈先生的遗憾:没给那对婆媳两块钱
在
西安某
视频 网站工作的陈先生讲了这样一件事。“去年夏天,一个五十多岁的母亲带着她的儿媳妇在我们单位附近转悠,让我碰上了。她们让我给两块钱,大意是她们被骗实在没办法了。出于本能反应,我当场拒绝了。”陈先生说,现在想来心里多少会觉得过意不去,如果那婆媳俩真的遇到麻烦了,这不是见死不救么?如果当时给了两块钱,现在也不会留下遗憾了。
27岁的刘影家住枣园小区,她说:“我有时候会因为没接路边的传单而遗憾,没给路边行乞的人零钱而内疚。”
■权威说法
善意为何总被曲解?
记者:对于袁女士的这种做法您是怎么看的?您相信吗?
陕西社会科学研究所牛昉所长:我相信。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要是说没有一点炒作嫌疑也不可能。我觉得这种行为有可取的地方,一百多块钱的书,有的家庭买得起,有的家庭就买不起。别说一百块钱了,可能买本十块钱的书也有压力,能够理解。
袁女士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公益行动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很多种内容。
记者:很多网友认为这是炒作,袁女士想要行善却不被认可,这种现象怎么理解?
牛昉所长:现在社会缺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去相信别人,普通人的善意也被理解为是炒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本来是出于好心,却被误解,这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凝聚力降低,没有共识。
编辑:刘青
编辑:秦人
关键词:事儿 女士 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