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时下,“大路菜卖难”的问题正在煎熬着关中地区的广大菜农,同时也让各级政府焦急万分。一时间,“爱心菜”成为一种传递正能量且能帮助广大菜农走出“伤心地”的方式,似乎这样的收尾,既体恤了广大菜农,也传递了爱心,然而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爱心菜”似乎充当了这场卖菜难的片尾曲,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政府与市场博弈的隐痛。
当菜卖难问题每每来临时,似乎都会以“爱心菜”的方式作为结尾,这样周期性的发作,一方面有市场震荡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暴露出政府在协调指导、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长期性的弊病,并且显现出菜农在产前、产中、产后对市场把握的失控。在菜农、市场主体之间的对接过程中,政府的服务、协调功能没能显现出来,而爱心菜的兜底,虽有体恤民情的关爱之举,但掩盖不了政府和菜农对市场预期的判断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硬伤。
曾经有人比喻:中国的农民是长在温室里的,见不得一点市场化的风雨,所以就娇惯出与生俱来的等靠要思想。实际上,很多农户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与市场是脱节的,他们处于生产和市场的两个末端,而没有对市场的感知能力、辨别能力,以至失去了风险判断,造成盲目跟进、一哄而上的生产跟从。政府则充当了市场的主宰者裁判,生产阶段,在行政指导上讲求种植规模的大而全,在协调服务上,忽视市场可能的震荡因素。而在后期营销上,价格高政府就调控,价格低政府就干预,使得广大菜农如同在温室里,只管埋头生产,见不到市场的阳光和风雨,屡屡造成菜贱伤农的事件发生。
简言之,这种疼痛的显性是菜贱伤农,隐性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即菜农作为市场的主体,没有发挥出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造成了动力不足、活力缺乏的恶性循环,市场无形的手被政府有形的手所替代,那么这种周期性的病痛就如影随形了。所以说,爱心菜虽救急,却不根治,虽是善心,却有隐痛。而要祛除病痛,必须让政府在深化改革的市场中去臂断腕、背水一战,做服务市场的配角,真正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这才是当下最为关键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