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丝路传奇——麦积山石窟 千余年锲而不舍地守护

2014-5-22 9:56:00  来源:[CopyFrom]  进入论坛

连续六期的文化重温昨天落下帷幕,字里行间的丝路,已让无数人心向往之。但读万卷书,总不及行万里路,要立体认识博大浩淼如丝路者,更是如此。因了这个原因,我们早早就策划了这次重走丝路的旅程。

一圈走下来,最直接的感触:丝路有多吸引人,就有多少人在路上。而在路上写出的文字与在书斋中看到的文字比,多了一点风沙与车轮的味道,更多了最直接的震撼与感触。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去看丝路上的风景、名胜、传说、古迹……去感受锲而不舍的精神,领略不倦追求的信念,触摸舍己奉献的灵魂

5月1日这天,我们一行从西安出发,兵发天水,这里有和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一起,被尊为中国佛教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它也是“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之一。

“仿佛从邻家而来”的菩萨

麦积山,因其形状像堆积起来的麦垛而得名。沿着天水城区向东南行进大约五十公里,便到了麦积山风景区入口。当遥遥看到三尊大佛在山间矗立时,一种从内心迸发出的崇敬感油然而生,如果说移山的愚公是传说,那么刻山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创造奇迹的人。

麦积山在秦岭山脉西段,群山环绕中,石窟成为焦点,四面起伏的山峦则是美好的绿色背景。但,再好的景致也需要好的故事,才能解读,才有趣味。同事江雪从小生长在麦积山附近,她通过电话当起了我的现场导游,“麦积山石窟的佛像,与别处不同,尤其是那些北魏佛像,质朴天然,让麦积山石窟的菩萨,更多一份人间的微笑,不是高高在上,仿佛从邻家而来,多的是快乐的悲悯情怀……”在她带着温暖的回忆中,一座座精美的摩崖雕刻①,在我眼中仿佛也有了生命。

细看麦积山上的雕塑,真的“仿佛从邻家而来”。比如,佛祖身边的一尊菩萨像,不仅没有世俗意识里的“宝相庄严”,反而挤眉弄眼、吐舌头“卖萌”;另一尊菩萨,如时装模特一样时尚,身上的纹饰很像现在西点师在蛋糕上用奶油“作的画”,导游说,这种技法叫“沥粉堆金”②,而这尊菩萨也用一副T台上模特一般的表情,酷酷地俯视着每一个参观者。

塑像诉说着“大师在民间”

众多塑像里,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花心金刚”,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化生金刚”。导游解释说,这是佛祖从莲花之中点化出来的护法金刚,所以就有了这样两个名字。化生金刚上身为雄健的力士形象,双臂上举、手托佛座,体躯健壮。他浓密又卷曲的头发和胡须、高高隆起的眉骨、圆睁的双目,俨然是一位来自西域的武士。但威武如他,身下却有一朵丰硕饱满的莲花。这朵莲花花瓣肥厚,花瓣之下莲叶自然展开,莲叶中还有一枝仿佛自然而生的莲蓬,恰到好处地延伸到了一尊听法的菩萨脚下,使得悬空而塑的菩萨也有了一个稳固的支点。

导游说,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384~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时期又有所发展,隋文帝也曾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③,至唐代时,这里的石窟已经颇具规模。可惜,唐朝开元22年(公元734年)发生了秦地大地震,麦积山中部崖体大面积坍塌,山体被分成了东西两崖。东崖的石窟中,有尊大佛的面部内嵌了一个北宋定窑的碗,上写着工匠的名字,这名字虽然没有知名度,但却是艺术绝品的创造者。所谓大师在民间,大概如此。

朝代更迭撼不动工匠初心听闻这些佛像是泥塑的,来自民间的工匠们,居然用蜂蜜、麦草与泥巴,创造了千年不朽的艺术。而且,目前的大量佛像,都是经历了多次地震的“幸存者”。麦积山脚下,如今还有用铁栏杆围着的、当年地震后从山上落下的巨石,其中包括佛殿的石柱,工匠们历数十年精心塑造的作品,就这么毁于一旦。导游说,当时的人想到的不是可惜,而是认为这是有人做了让上天震怒的事,老天降下的惩罚。于是,历经多个朝代,仍然不停地有人修复、再造,用信仰维护这座圣山。

据记载,唐开元年间那场地震后,大部分石窟内的雕塑壁画都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凌空架设的栈道也断裂了,杜甫到麦积山探胜时,曾写下“野寺残僧少”④,感叹当时的冷清。隋以后,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曾在麦积山不断开凿扩建,遂建成今日之石窟群。

其中一处石窟上有一个匾,上书“是无等等”,这四字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是无等等咒”演化而来,大意是对也好,错也好,得到也好,失去也好,都不过如此。这恐怕也是一代代的信徒与工匠,在此前的塑像受损之后,还能不停维护与再建的心理依托。也可以说,即便朝代更迭,每个工匠、每名僧人都保持着对麦积山的初心。正是这样无得失心、锲而不舍地守护与坚持,让麦积山成了佛教自丝路东进后的一个精神圣地。

丝路小百科

1. 摩崖雕刻 古代宗教雕刻艺术的一个类别,以山崖的壁面为材料所作的雕刻,多以高浮雕及半圆雕为主体。

2. 沥粉堆金一种将金粉或金箔覆于纸上作为颜料的特殊创作技艺,通常只有古代御用年画才可用此技法。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具有立体感。

3. 敕葬神尼舍利传说隋文帝杨坚诞生于般若寺,出生后大哭不止,只有见到寺内的智仙神尼才不哭不闹,因此,文帝父亲便将文帝交神尼抚养至13岁。文帝登基时,神尼已圆寂,因感念神尼之恩,遂降旨要求将神尼舍利分送全国各州郡建塔供养,麦积山顶因此也有了一座神尼舍利塔。

4. 野寺残僧少 语出唐代杜甫诗作《山寺》。

伏羲庙

未被充分认识的中华文化元素

重走丝路的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天水的伏羲庙①,虽然陕甘距离很近,但身在西安的我,几乎没有听过关于伏羲庙的故事,或许这是一个还未被充分认识的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元素。

当地人心中唯伏羲独尊伏羲庙内古柏苍翠,500年的树龄标表明此地信仰的悠长。大殿前,一棵古柏被雷电一劈两半,向两边倒去,一边古柏已然枯死,另一边仍然荣发绿色,恰如八卦的阴阳鱼。而当我看到大殿顶部的天宫琉璃宝刹背后,古柏所呈现的升腾龙形时,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崇敬感立刻充盈心中。

殿内,明代塑造的伏羲造像身披树叶,殿顶的河图洛书②与六十四卦,展示了这位人文初祖的创造力及他对国人想象力的影响。有意思的是,在伏羲庙中并没有算卦的,这道理可能和班门弄斧相似,没有卦师愿意在祖师爷面前献丑吧。

伏羲像的旁边,有两个小小的塑像,一个黄帝、一个炎帝,这正是当地人心中,唯伏羲独尊的心理使然。

古柏上贴红色纸人祈福

伏羲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但是对当地的人而言,他却可能是精神生活中的一个环节。伏羲庙内的古柏上贴着不少小纸人,这是当地人独特的祈福方式。导游说,每年正月十六伏羲生日时,庙里三十多株古柏上,都会贴满红色的纸人,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用点燃的艾草接触小纸人相应的位置,以此祈求病痛早愈。

就如公祭黄帝已成为陕西的一大精神文化活动一样,公祭伏羲对于天水乃至甘肃都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时代越是前进,我们对文化与灵魂之根就越是在意。丝路之行同样如此。我走在祖先曾走过的路上,思考着当下自身的定位,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都想在丝路上有所得,但最终,这取决于你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你对文化之根的养分汲取能力。

赶赴兰州吃正宗“兰拉”

从伏羲庙出来后,我们马不停蹄直奔兰州,在这里吃到了正宗的兰州拉面,导游说,正宗的兰州拉面,都是要先喝一碗汤的,结果一群饥肠辘辘的人只等来了两碗汤。但我仍然相信这是正宗的兰拉,只是在连锁经营的大时代背景下,工业化流程才能适应市场。

夜晚的兰州更加显现了它的魅力,正宁路上的夜市有着不逊于西安的味道和热闹,但因为窄窄的道路穿行,这里的夜市显得更加火爆。只要口舌得到足够的安慰,人对这个城市总是会有几分怀念的。

离开兰州,车越开人越冷,周边景色变得苍凉,更有雪山在远处显现,一会儿竟然飘起雪花来。接下来,我们将穿过曾经的亚洲第一特长山岭隧道乌鞘岭,赶赴小城威武。

丝路小百科

1.伏羲庙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还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他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还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和文字。天水的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2.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洛书是汉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编辑:秦人
关键词:丝路 麦积山石窟 太武帝 伏羲庙 东崖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