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俗话说有山无水,山便缺了一分灵气;有水无山,水便失几许气势,所以山水兼具的地方就格外让人欣喜,要是这山水兼备的地方再有上那么一两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就更是非去不可了。
上世纪50年代,中山古镇20岁的刘国江爱上大他10岁的寡妇徐朝清。为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半个世纪过去了,男人为了心爱的女人在大山标记了爱的刻度,成为一段佳话在大山中传开,轰动一时。
正是因为“爱情天梯”的凄美故事,很多人才踏上中山古镇的旅途,虽然爱情天梯的主人公都已相继离世,但动人的真爱故事不会消失,它将继续传递下去,成为中山古镇爱情文化的魅力之源,历久弥新。
流淌过中山古镇的笋溪河也因这里的故事而给人不同的感觉,不妨一去。中山古镇座落在群山环抱的笋溪河畔,从江津城区出发,行程约一小时即进古镇地界。中山不大,长长窄窄的一条老街,一旁清澈的小河静静的流淌,依山傍水的中山热闹中保留着一份恬静。
中山建筑,巴渝风韵
到中山不看建筑就等于白来,即使是建筑门外汉,那富有特色的老街和旧屋也能让人体会到一些什么。黄昏时分,在街上闲走,听打铁的声音,闻炒辣椒的香味,连空气也带了几分薄醉。
古镇老街,宛如巴渝乡村民俗博物馆。现存的1500多米狭长老街, 整条老街以青石板铺设的街面为轴,东西两排而走,街面3至5米不等,建筑物为穿逗式木结构或穿逗式和台梁式混合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建筑群巧妙利用三合场依山傍水的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采用吊脚楼式建筑,建筑高度为1至3层,墙体用木桩、木板、竹夹,屋顶全用青瓦铺盖,街道屋顶飞檐,相连相接,使街面被遮掩,沿街铺面镶单片门板、逐块开关。即使是漫步在小雨中,踏着石板路,却可身不着水。雨天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的特点,这种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川东地区雨晴不定的特点。铺面楼上可住人,开间做得较大,且易组合;整座古镇全系青色瓦片盖顶,红漆木板竹篾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历经几百年的雨打风吹后,长街很多地方已经衰败,断瓦残檐间蛛尘密布,古意森森。
千百年来,在这曾经无比繁华的老街上,古老的行业消逝了不少,但还有一样行业依然兴旺如初,那就是客栈。那些古老的客栈曾经接待的是来往穿梭的商人,马帮,而今却都是用来接待游客。古老的客栈,它的主人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打开窗即可听见河水轰鸣声,恍惚间似乎回到了古代。
黄桷树下,岁月作瓦
古镇现住有200多户人家,民间传统的经营业态如铁匠铺、中药铺、剃头铺等依然存在。走在老街,还可见锅厂、铧厂、染房、织机房、银匠铺、铁匠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以及古色古香的老茶馆、小酒馆、中药铺。老街深处,本地特产烟熏豆腐、石板糍粑、五粮咂酒和家制腌菜散发淡淡清香,让人情不自禁走过去,品味乡间佳肴。太阳斜着射进狭窄的老街,给灰暗黝黑的街面一隅镀上一抹金黄。踏着块块黛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在弯弯拐拐的石梯小巷穿行,穿场而过的风中不时弥漫着阵阵草药的清香,铁匠铺里飞溅的炉火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配合得天衣无缝,偶尔会看到已经斑驳的“毛主席万岁”的“文革”标语,而街畔屋檐下那剃头的白发老翁,老屋里包着白头帕、喝茶嗑牙的长者,都显得那么安闲而自在。
街的下面就是笋溪河,水并不深,河的岸边是茂密的竹林,风吹竹叶,发出沙沙的令人愉悦的声音。穿透竹叶的阳光,落在地上斑斑点点,河这边的大黄桷树下,有悠闲的小茶馆,随意坐下,叫上一碗白底蓝花的盖碗茶,在树阴下坐着,对着对岸的盈盈绿竹发半天的呆也够惬意的。
如果不想坐露天,那么尽可以选择街边的老茶馆,沱茶、花茶,虽质朴,却有着独特的味道,尤其是茶馆里往往有老人敲了梆子,咿咿呀呀地唱起川剧,更增添了几分苍凉和古朴,茶过几巡,老人收拾了家伙,笑呵呵地坐到旁边和你谈起中山往事,又是一种感觉。
镇上的饭馆很多,很多客栈也兼卖饭,木门外,主人用竹编的扁篓装了青的菜、紫的茄子、红辣椒挂在外面,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屋檐下用木盆盛着清水,养着田螺、鳝鱼,现捞现做。吃饭一定要选客栈后面的露台,江风习习,夕阳初下,那感觉舒适得紧,菜肴多半是泡椒田螺、野菌烧腊肉,蘑菇肉片汤,香落了鼻子,配上自酿的米酒,很快便有了几分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