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张令伟 骆永强
“山东省峄山风景区面向全国具有中国书协会员资格,具备省书协副主席以上职务的书法名家,征集书法作品。对确定镌刻的作品,在作品人交付一定数额的镌刻费用后,由景区组织专业人员镌刻在选定的峄山山石上。”
近期,在媒体间广泛传播的这则“书法征集令”引起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注意,纷纷致电咨询。国内外多名家书法,应邀落地峄山景区。当今书法大家墨宝价格不菲,都按平方尺计算。一些著名书法大家更是一字难求。孟子故里的峄山征集书法作品要求之高,从征集条件中可见一斑,峄山缘何这样牛气十足?笔者来到峄山风景区一探究竟。
厚重文化,赋予峄山“书法名山”的历史内涵
在峄山风景区管委会一楼接待室,笔者遇到了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艳新,他正在与邹城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探讨山上妖精洞摩崖刻石保护的有关问题。据他介绍,当前峄山正面临大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时期,景区除组织人员恢复建设山上重要景点外,还对妖精洞、春秋书院等景点进行拓展提升。他们这次正与邹城市文物局合作,结合景点拓展,申请山上摩崖石刻保护项目。
峄山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立有山志的60座名山之一。在《诗经》、《书经》、《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首次东巡登临的第一座山就是峄山。其后,刘邦、曹操、李世民、赵匡胤等帝王将相和孔子、孟子、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黄庭坚、陆放翁等文豪名擎都曾登临峄山,留下了峄阳、孤桐、子思、春秋“四大书院”和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其中著名的“秦峄山碑”,被称为“小篆鼻祖”,是历代研究中国书法的珍品。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峄山形成了以儒、释、道等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峄山书法石刻,也成为峄山一大景观。
“86”笔会,成就当代书坛一段不朽的“神话”
在景区接待室,浑厚有力的“岱南奇观”落款是原全国书法协会名誉理事赵朴初。此外还有刘炳森、欧阳中石、李铎等书法泰斗的题字。据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周现亮介绍,1986年5月23日至26日,峄山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邹县峄山笔会”。先后征集徐向前、杨成武、赵朴初、孙轶青、高启云、赵建民、启功、刘炳森、李铎、梁漱溟、侯宝林、孔德懋等党政军领导、书坛泰斗、艺术大师、社会名流的书法绘画艺术作品120余件。
1989年春,著名书法家杨萱庭应邀来峄山,挥毫写下了高15米、宽8米、平均笔画宽度为1.5米的巨幅“鳌”字,并在半年之后,将此字镌刻在峄山神雀台球块巨大石壁上。整个镌刻工程历时4个月,凿下石渣25立方米,耗用钎钢1吨、红色油漆130公斤,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汉字,在峄山东南方向12.5公里内清晰可见,成为峄山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征集令,再铸峄山“书法名山”辉煌
杨艳新告诉笔者,未来的峄山将包括峄山山体、邾国故城遗址公园和邹鲁生态园三部分。规划项目建成完工后,可在景区周边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旅游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预计年可接待游客1000万余人次,实现社会总收入100亿元,真正成为国内知名的5A级景区。
目前,峄山正着手于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保护。委托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梳理、挖掘峄山和古邾国文化脉搏,同时组织开展“登峄山、留墨宝、名千年”书法征集活动,诚邀国内知名书法名家来峄山镌刻题字,延续传承峄山的石刻文化,丰富峄山文化内涵,打造全国著名的书法名山。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厚重的文化正是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