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又恰逢全国助残日,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阳光行动——爱在理想家园”文化助残公益行动,让残疾人通过馆内精心设计的经典参观路线,辅以公益讲解(可提供手语讲解)服务,更加方便地了解东方园林文化,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记者 吴镝摄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又恰逢周末,各大博物馆都举办各种展览,迎接游客参观。笔者走访近年来在本市新出现的一些社区博物馆却发现:受人手和资金所困,许多社区博物馆周末并不开放,即使碰上博物馆日,也照样闭门谢客。
相关报道:百名小学生走进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听文物讲故事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泾河奇石组成“满汉全席”
市民博物馆日体验钻木取火 半坡姑娘“穿越”现场
黑灯瞎火的社区博物馆
“全国绢花出京师,京师绢花出花市。”本市第一家社区博物馆东花市社区博物馆以“非遗”立馆,将原来聚集在此的老手工艺品搬进了博物馆,“葡萄常”、绢人、料器等非遗作品一应俱全。
上周四下午3点,笔者来到这里时,发现展厅里一片漆黑。工作人员为笔者挨个打开展厅的灯,“平时来的人不多,一天也就十来个人,多是遛弯儿的居民。”据介绍,为了省电,平时展厅的灯是关着的;一般情况下,团体参观时才会有解说员讲解,“讲解员是兼职做志愿活动,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
建国门社区博物馆位于朝阳门南小街18号院地下二层,总面积800平方米,共设有影音区、传世瑰宝等八个展区,已开门迎客一年多。这里陈列着53件私人“老物件”,都来自社区居民的私人收藏。上周五,是该博物馆每周的“团体开放日”,而这一天没有接到团体预约,整个上午无人问津。
昨天,笔者走访了几家社区博物馆,除高碑店村史博物馆开门,其它博物馆都大门紧锁,打听后得到的消息都是“周末不开放”。笔者上周曾预约老舍博物馆,金鱼池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回复:周末不开门。
“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是完全的公益性质,由街道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建国门街道办副主任张松青道出了社区博物馆的艰辛。由于无法承担周末运营的人力、资源等成本,社区博物馆一般周末都不开门;平时为了省电,展厅的灯和多媒体设备,没人参观时都要关掉。
笔者发现,知名度不高、参观的人不多,也是一些社区博物馆不愿周末开门的原因之一。在采访中,很多人都不了解社区博物馆,而去过的居民则说,“看一次图个新鲜就行了”。据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常来的是对老北京文化真正感兴趣的人,但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客流少,影响了社区博物馆开门的积极性,许多社区博物馆藏在社区深处,周边连个路标都没有。
本市正在研究扶持措施
“如何让更多的人来社区博物馆参观,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张松青说。
这个周末,建国门地区的30多名小学生在智化寺里上传统文化课。除了国学知识,博物馆鉴赏、讲解专业知识,也是老师讲授的重要内容。街道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本次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孩子带着大人一同走进博物馆里。在暑假期间,街道还将进行博物馆讲解集中培训,并在建国门社区博物馆办小讲解员讲解大赛,表现优异的孩子将被聘为博物馆志愿讲解员。
建国门街道还计划在周边社区和写字楼张贴博物馆的二维码信息,让更多市民了解并参观社区博物馆。
据了解,社区博物馆本市已有十来家,仅东城区就已建成6家,还有2家正在建设、筹划当中。而对于此类留住“乡愁”的社区博物馆,如何避免冷清的尴尬呢?
“博物馆是一个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地方,这对于一个社区来说很难。”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提醒,“一个社区的藏品毕竟有限,如果没有特色、不更新内容,居民不会再来看第二次。”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现在大部分的社区博物馆还没有经过注册,只是依托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收藏规模、藏品来源证明和真实性鉴定、场地条件、安保等依然不符合注册成为博物馆的条件。“不过,社区博物馆是留住乡愁的很好载体,本市现在正在做关于社区博物馆的前期调研工作,正在研究相关的概念界定和扶持措施。”
社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感慨,社区博物馆的初衷很好,也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但仅仅依靠街道运营尚不能满足所有社区居民的要求,还需要政府、社会力量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