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到底该施多少肥,施什么肥?20多年来即使是专家也很少有人能说得清、说得准。但是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5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了解到,2005年-2010年,我省耗时6年,对全省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普查,采集代表性土壤样品23.2934万个,覆盖了全省80%的耕地,检测160万项次,基本摸清了全省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又经过3年多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修订、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等,目前工作已接近尾声,年底前就可建立起全省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省耕地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耕地质量动态管理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实际用途?省土肥站副站长徐文华说,“耕地质量动态管理,意味着以此次普查数据为依据,以GPS定位监测点,对耕地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数据都是最新的、科学准确的。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对于农技推广部门来说,以前指导生产,靠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普查数据和经验,现在可以根据最新检测,分区域和作物品种开展有针对性的、准确的施肥指导;对农民来说,减少了盲目施肥的投入,增产增收;对社会来说,有效减少了不合理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
据了解,自1982年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的20多年来,我省未开展过覆盖全省的耕地土壤养分调查。零星的检测结果显示,耕地土壤养分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制定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现在的农业生产实际已不吻合。同时不合理的施肥也带来了农业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迫切需要全面了解耕地养分状况。
依据普查,我省已全面摸清了主要作物施肥现状和施肥效应,提出了符合生产实际的新的施肥指导方针,建立了新的土壤丰缺指标和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并将全省分成陕北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区三大区域,建立了主要作物分区施肥指标体系和主要作物施肥方案。同时,原有的“稳氮、增磷、补钾、配微”施肥方针,也调整为“控氮、稳磷、补钾、配微”。
据了解,利用普查结果,我省已推广分区施肥技术1270.5万亩,亩均增收30元以上。徐文华说,下一步将结合土壤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绘制全省耕地养分电子地图。并将借助普查成果,对全省耕地重新进行分等定级,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