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一个人的森林

2014-5-15 11:51: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齐仲平老人正在细心修剪苗木。 徐小刚摄

花甲归田入蓬门,育人之后又育林。桃李满天下的齐仲平16年前退休后栽下的树,已有二十多厘米粗了,在蒲城县洛河滩边,茵茵一片。

21棵树与500亩林

4月27日,天气晴好。在蒲城县孙镇白起寺村,一片翠绿镶嵌在洛河边上,与周边的土黄形成强烈反差。进入林子,苍翠的雪松,挺拔的杨树、白蜡树……10多个树种交杂在一起,鸟语花香,赏心悦目。

“你可能都不相信,我来植树的时候,这里只有20棵柿子树和1棵杨树。”漫步林中,76岁的齐仲平告诉记者。

1998年,从蒲城师范学校退休的齐仲平,承包了白起寺村几百亩荒芜的林地和一些荒山荒滩,做起了自己向往已久的事——种树。

齐仲平出生在蓝田县葛牌镇的大山里,青山碧水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从大山走出到蒲城任教,他目睹了黄土地的沧桑,饱尝了沙尘天气的肆虐。而教了半辈子书的齐仲平,深知森林对维护生态的作用,因而在退休后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这条艰辛的造林路。

来到承包地,除了上世纪知青住过的8孔窑洞外,剩下的就是21棵树和沙石遍地、荆棘丛生的荒滩。

“地仄天高洛河湾,艾蒿遍地无椒兰。披荆斩棘钻刺林,透骨寒风穿心田。铁斧锯锄除荆棘,手脚头面划赤线。花甲愚翁百战多,丹心换得美山川”。从齐仲平这首昔日的诗作中,可以想见当时治理荒滩的艰难。

齐仲平种树几近痴迷。一天夜里,他正点着蜡在窑洞里看书,河对岸响起阵阵鞭炮声,这时他才意识到已是大年三十了;2011年3月8日晚上,点的蜡烛倒了,他去扶时不小心碰到了水泵上,满脸都是血,结果眉骨缝了9针,在家休息1天后,他又来到了洛河滩。

住窑洞、点蜡烛、吃窖水、耕用牛。记者采访时看到,农场里至今未通水电,齐仲平和雇来帮忙的几个老年人,过着外人不可思议的原生态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原始的工具,从事着原始的劳动。

如此的艰苦,齐仲平一干就是16年。如今,曾经的荒滩上,21棵树已变成了500多亩林。由于这里曾是蒲城到大荔、韩城的渡口,齐仲平给自己的林场取名“古渡林场”。

认真的植树精神

“我现在还经常自己动手植树,因为大家都说我栽树肯活,是水命。其实哪有什么土命水命,只不过认真罢了。”齐仲平笑了。

林场里有一片毛竹,格外显眼。“2001年,我从垃圾堆里捡了一节三四十厘米长的竹子,拿回来插在地里,没想到就活了,还长成了这么一大片。”齐仲平说,这段时间,他最喜欢干的就是站在竹林边上数竹笋,今天这儿冒出来一棵,明天那儿冒出来一棵。

生长于秦岭的硬杂木“毛梾”较难成活。据现有的资料记载,尤其难以用种子繁殖成活。但是在古渡林场,高高的树下,往往就会有几棵毛梾。

“13年前,我从老家蓝田带回5株毛梾,种下后全部活了。过了几年,又相继在别的树下发现了新长出的毛梾苗子。原来是鸟把毛梾种子吃下去后,粪便排到哪儿,种子就在哪儿生根。现在已经有200棵毛梾了。”齐仲平略显兴奋地说。

古渡林场的每一棵树,几乎都是齐仲平亲手栽植或指导完成的。坑挖多大,土是否踩实,水浇几遍,栽植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他都要认真检查,为的是确保成活。

滩地靠近洛河可以用柴油机抽水浇灌,而荒山地却要用扁担担水上山。所以天旱缺水时,齐仲平总盼着来一场大雨。下大雨时,别人都往屋里或者房檐下跑,他却拿着铁锨往山上跑,为的是把雨水引到树坑里。

正是由于这样的劳动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的绿色成果。齐仲平种的树成活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以苗养林的植树模式

齐仲平造林与别人不同,几乎完全自繁自育,投资特别少,树木长势特别好。

造林500亩,只有210亩享受了国家退耕还林补贴。齐仲平以微薄的退休教师工资和在拮据时卖点苗木,养活着这么一大片林地。

在古渡林场,既有成林的大树,也有一畦畦苗木。这些大大小小的树木,都是齐仲平自繁自育、自栽自管的成果。这本是受资金限制的无奈选择,最终却成就出一条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

齐仲平造林从买种育苗开始,“造林初期没钱买成品苗,我就到杨陵花了2000多元买了3大袋100多公斤国槐、白蜡等树种自己育苗,苗子大了再一株株移栽。现在这片林子绝大多数都是用这些种子繁育出来的。”

10多年里,齐仲平育苗百余亩10万余株。

“齐老师这种‘自繁自育、自栽自管’的模式,兼顾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林业建设的最佳组合。”县林业局副局长雷红军说。

今年元月,县环保局把古渡林场列为生态治理示范点。环保局总工褚光明说,“过去这里种庄稼不长、栽树难活,齐老师能把荒滩治理成绿洲实属不易。今明两年,我们将帮助齐老师把未栽植的200多亩荒山荒滩全部绿化。”

让更多人在树下乘凉

今年苗木行情好,国槐、白蜡苗子与去年相比,价格涨了10%。但是面对如此好的行情,齐仲平却一棵苗子都没卖。“人家来买苗子,肯定要挑好的,咱自己用苗就受影响了。我要先尽咱用,把咱的荒山荒滩都栽完了,再考虑卖苗子的事。”76岁的齐仲平老人完全没有顾及自己年事已高,仍在做着植树的百年打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齐仲平说,他已把植树当成一种乐趣,一天不进林子就浑身不自在。因此16年来,他基本都是在林场度过的,与6个雇工一起劳动、一起住窑洞、一起吃玉米粥就咸菜。

教师出身的齐仲平,种起树来丝毫不亚于雇来的农把式,一双执教的手,已结出层层老茧。

齐仲平不光自己种树,还广送树苗,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治理的队伍。2000年,洛河对岸一村民向他说了想种树的想法,齐仲平二话没说,免费给了他1600多株杨树苗子。如今,送出去的苗子已经长成了一片杨树林。2012年,他又给渭南职业学院无偿提供了价值1.2万元的12棵大雪松用于绿化。近年来,齐仲平仅无偿提供的树苗就有二三千株。

知识渊博的齐仲平酷爱看书,白天种树,晚上就点上蜡烛,在窑洞里看书、写作。在这孔窑洞里,齐仲平完成了10多篇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并写下了千余首诗词。

“尽管这里条件很艰苦,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齐仲平说,在有生之年,他一定要把林子管护好,为后世留住这一片绿色。正如他诗中所写:“昔日育人德为本,今朝树木勤为先。待到荒原披绿装,无愧无赧祭轩辕”。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