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一纸“拒收红包协议”能否治得了“红包病”

2014-5-13 8:11: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进入论坛
近年来“红包病”愈演愈烈,并成了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疾。患者送红包,医生收红包似乎已成了看病的另一道程序,人们已经对此见怪不怪。
事实上要不要给医生塞个“红包”,不但让患者很纠结,而不少医患矛盾也是从中潜滋暗长的。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国家卫计委明确提出要求,从2014年5月1日起,要求各大医院患者与医生必须签“拒收红包协议”,彰显了遏制医疗腐败的勇气和信心。然而,一纸“拒收红包协议”能否完全治愈“红包病”?公众不能不心存这样的疑问和担忧。
在患者质疑“红包协议”能起多大效果的同时,全国一些医院的医生却集体进行抵制,拒绝签署这种“怀疑他们医德”的“空协议”。为何一份对医患双方都有利的协议,却遭遇了两重天的待遇。现在这个协议已经颁布运行了一个多星期了,有媒体报道说,不少医院迟迟没有与患者签署这份协议。到底目前这项新规定在西安的落实情况怎么样?记者便一探究竟。
所谓“拒收红包协议”,是指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自2014年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事实上此协议,在今年2月份已经被提出,只是并未大范围推广和执行。如今,它已经开始被强制执行,据各地媒体报道,目前北京部分医院未执行此令,而率先执行新规的煤炭总医院施行两个月后,院方匿名调查发现,签约率只达到六成,有四成医生没有主动“买账”,还有不少医生对新规定抱有抵触情绪;深圳签约率已近100%;成都部分医院已开始在患者入院时签署“拒红包协议”,但多家医院对这一新规定仍在观望;济南多家医院均未实施“拒红包协议”新规定。
时至今日“拒收红包协议”已推行一周有余,各地签约率差别很大,新规的落地明显举步维艰。在西安,记者也走访了三家大医院,均未从患者口中得到签署“红包协议”的说法,看来西安尚未全面启动新规。为何一项利民的新规实施起来那么困难,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位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冤屈的医生”。2012年7月9日,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单人安退回车祸患者家属500元红包,却被误以为得了肇事车主的好处,竟被患者家属打破了头;电视剧《心术》里,陈力在母亲手术后出现问题时,大骂霍思邈因为没拿红包所以不给病人好好治疗。而在现实的医患关系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则是患者及家属在求生本能下,硬塞红包的尴尬场景。这些极具讽刺意味的案例,出现的并非“无厘头”。红包问题是医患信任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红包“包满”了对医生的天然不信任。它呈现的是红包“不送不安”“不收不宁”这样一种不无反讽的社会病象。
基于此背景,“拒收红包协议”的提出在一定意义有了创新和突破,能够起到遏制红包之风的作用。但是,仅仅一纸协议,就能啃掉这个令人头痛的“硬骨头”吗?
事实上,“拒收红包协议”今年2月份刚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很大的争议和质疑。尤其是协议签署的一方医生反应更为激烈。实际上,新规在各地难以落地,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医生拒绝签署。其中中央保健办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医生黄洁夫就曾经公开表示,作为医生,他不会签这样的协议,在他看来,这是不尊重医生和医学的表现。针对与患者签“拒红包协议”这一新规定,在记者采访中所有医生均感到委屈。“此协议的前提是认定了医生会收红包,这是挑战自己的医德”。
“收红包的医生并不多。让每个医生都签署这个协议,特别是从未收过红包的医生签署这个协议,真的会感到很委屈、很心痛。”西安妇幼保健院妇科一位医生昨日对记者说。“我们也不是反对医患双方签署‘拒红包协议’,而是这个协议让人心里真的很不舒服。医院有规定,我们不可能收患者红包,所以这种协议根本就没有签的必要。如果真签了,才是对我们医生最大的不信任。”一名医生在微信里写下,签这份协议是在怀疑医生的人格和品德,这是对医生群体的道德否定。
一项针对上千名医生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医生表示不愿意签这一协议。医生们普遍认为,签“拒红包协议”只是一种形式,无法起到正行业风气的作用。对此,华西医院内科医生杨庆则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新规实施后的故事:同事和患者签了协议之后,下班被患者家属撵到,要送红包。医生当场拒绝,但家属死活不干。说了半天才搞清楚,签协议时,家属看医生眨了几下眼睛,认为这是强烈的送红包暗示。由此,杨医生感慨:“唉!这种情况下,医生眨眼睛都不行。”
刘医生在西安某大型医院就职。对于国家卫计委关于患者、医生共同签订“拒收红包”的协议,刘医生早有耳闻,但至今,她所在的医院对于这项协议还没有正式实施。“正式和患者签署协议,我们医院目前还没有搞。据了解其他医院也没有动静。至于它什么时候正式在西安开始,我们听安排吧。但拒收红包这一块,医院从去年就开始,每个医疗工作人员和医院写了一个承诺书,承诺自查自纠、拒收红包、回扣。”
而作为签署“拒收红包协议”的另一方患者来说,新规定无疑是可以拍手叫好的。昨日,在西安市中心医院住院部,36岁的常先生已住院2天。他坦言曾有给医生送红包的经历。“我的父亲3年前在另一家医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医生态度不太好。我们送了1000元红包后,医生对父亲的态度立马好多了。”他说,“我挺欢迎医患双方签‘拒红包协议’,至少在形式上让患者轻松一些。但是,如果医院和医生不找我们签协议,我们也不会主动找他们签的,这不是得罪人嘛!”
事实上,很多患者在力挺新规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很多担忧。在西安市儿童医院,29岁的许女士正抱着2岁女儿办理出院手续。许女士说:“如果让我签,我肯定愿意。但是,这个协议有多大约束力呢?送红包对于医患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很隐私的事情。给医生送红包有时是出于心理安慰,有时是出于感谢。不管签不签协议,该送的时候还是会送。”也有不少患者担心,如果一些人表面签署了“拒收红包协议”,私底下还是送了医生红包,而自己却没送,如此以来医生是否真如协议所规定的一视同仁呢?
红包大多是送给手术医生,在患者看来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水平。送红包,不是出于感激,而是出于敬畏。医患双方大部分都是陌生人,部分患者希望通过在医院找到“自己人”的方法来增强对医生的信任度,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医患之间从“陌生”到“熟悉”需要某种工具来完成,这就给医疗红包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红包也已经成为医生收入的另一种重要来源。不过,一般情况下,红包虽然送了收了,却是避开不谈的,大家心照不宣。
然而如今将红包问题,用协议书的方式提出来,倒是挺让人尴尬的,有些患者本来是不打算送红包的,这个协议书一签,似乎是作了一次提醒,似乎不送有些过意不去。也有医生告诉记者,很多红包都是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收到的,如果立即当面拒收,一些家属的情绪可能会比较激动,甚至会有猜疑和抵触。所以,不少医生都是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再退红包。但《协议》一旦正式出台,能否继续这样做,他们已经开始拿不准了。
一纸协议能否改善医患关系
这一纸协议真能撬动坚硬的红包吗?“红包病”问题由来已久,要治理起来有相当难度,可谓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绝不能因此讳疾忌医。从表面看,红包呈现的是“不送不安”“不收不宁”这样一种不无反讽的社会病象,但在非送不可、非收不可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根源。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表示:“签订不收不送红包这个协议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的作风建设,进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营造廉洁行医的职业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针对公众对“红包协议”走过场的质疑,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回应,这一制度是一些地方在总结行政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直接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公立医院作为重点,试点开展的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积极尝试,有的地方已成为常态,且取得成效。这对医务人员是一种警示和约束,对患者及家属是一种告知和承诺。由此看来一纸“红包”协议,被赋予了“历史使命”旨在约束医患双方收送红包行为,甚至被寄希望于改善医患关系。
事实上现实当中,关于医生收受红包的禁令早就有了明文规定,但在部分医生当中,权当是耳边风,丝毫起不到作用,有的还公然索要红包;一些患者,为了买个心安,也有意识无意识地、或主动或被动地给医生递红包,久而久之,收受红包潜规则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不送红包反而不正常起来。红包不仅“伤害了”医生,也伤害了患者,更伤害了整体医疗环境,为医患冲突埋下了伏笔。
当然,医生能不收红包,那是最好不过了,但却不是仅依靠协议书,这没有什么用。对于根深蒂固的“红包病”,它正如专家所言:“拒收红包协议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一剂良药而非对症的猛药!”
在医疗资源不充分、信息不对等、监管不利、医生收入没有切实体现真正价值的情况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不对等不平等的形势很难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红包现象要杜绝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段余悦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