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文化产业新区、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综合保税园区……这些“国”字头开发区,优化了西安产业发展投资环境,使城市外向度不断提高,引领现代西安蓬勃生长。
西安西安浐浐灞生态区新姿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西安高新、西安经开、西安曲江、西安航天、西安航空、西安浐灞、西安港务区,这些建在西安周边的城市开发园区,对促进西安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体制创新、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经济发展发挥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如今,西安的开发区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文化产业新区、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综合保税园区这些“国”字头头衔使得西安的产业发展投资环境不断地优化,外向度不断地提高,引领现代西安蓬勃地生长。
西安经济的新增点
开发区一直被认为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印度的班加罗尔、中国台湾的新竹工业园。这些园区引领着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1988年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中国诞生,意在带动整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自此以后,中国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借着改革的春风,1991年3月,陕西第一个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运而生,并进入国家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行列。
从最初圈定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10平方公里,到15平方公里时进行“二次创业”,发展到目前已配套开发的45平方公里。20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8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确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目前,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其产业规模、税收贡献、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而1993年在西安北郊设立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基础,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经过20年发展,其经济总量实现了向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陕西、西安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核心,成为我省首个产值突破千亿的制造业基地。2013年,经开区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4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9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共实现12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20.1%,约占到西安工业经济总量的1/4。其经济总量在西部22个国家级经开区中连续多年超过重庆、成都,成为西部第一;在全国128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23名,跻身一流开发区行列。
文化产业的风向标
西安城区周边开发区的设立,拉大了城市骨架,提升了城市空间与品位,而高新、经开的成功,让西安人认识到了开发区的聚集功能,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新区的设立更使这里成为西安最受欢迎的城市新区。
2002年西安曲江在原西安东南曲江旅游文化度假区的基础上更名为曲江新区,定位为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城市新区。新区践行陕西“文化强”战略和“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理念,充分依托陕西、西安大文化、大旅游、大文物的优势,以城市运营收益大力投资文化产业和公共设施,以大项目为带动,文化产业、公共文化事业和城市新区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迅速成为西安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先后建成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出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等六大产业集团,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跃升为西部最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曲江新区开创的“曲江模式”,以“文化+旅游+城市”为核心,促进了区域跨越式发展,并首批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以旅游文化大项目为带动,西安曲江的发展改写了西安文化旅游的风向标,大雁塔成为新西安的城市会客厅,来西安旅游除了兵马俑、华清池,游曲江、逛古城成为西安旅游的又一重要内容。以曲江文化为引领,大明宫、西安城墙、临潼旅游度假区、楼观台等西安著名文化景区产业的发展都留下曲江发展模式的身影。在保护大明宫遗址的改造工作中,一次性就解决了25000户,占西安市三分之二棚户区居民的安置问题,使昔日脏乱差的“道北地区”成为西安的文化新区,使昔日的大唐“紫禁城”变身为向市民免费开发的国家公园。目前的西安曲江已成为陕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和产业基地。
城市品位的提升地
2004年,在西安东郊人类先祖半坡人栖居地浐灞河边,一个从河道环境综合治理机构升级为一个以改善城市生态为目标的城市新区——浐灞生态区正式设立。从截流治渗扩大城市水面,提升两河周边环境为抓手,这里迅速成为西安生态环境最美的区域。FC1水上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改写了人们印象中西安周边水系缺水的印象,曾经的“八水绕长安”胜景逐渐再现。
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的落地,继昆明世园会、上海世博会后,内地最大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西安的城市品位在不断地提升,千年古都焕发出蓬勃的现代生机。而历经10年的治理,目前浐灞生态区已建成亲水城市广场18个,拥有水面17000多亩、绿化林地36000亩,并开放了浐灞湿地、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多处大型生态公园。一座大水大绿、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城正在西安东郊崛起。
2000年,在中国沿海临港产业区依靠港口发展的实践基础上,西安人创造性地提出借助现代交通工具,以港口、铁路多式联运把港口平移到不靠海的内陆西安,设立陆地旱码头(陆港)的理念,并付诸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充分发挥西安东联西进、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以及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等枢纽作用,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和国际中转枢纽港,2007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纳入西安开发区经济版图。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个核心平台的建设,形成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模式,同时与青岛港、天津港、霍尔果斯口岸等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深度合作,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陆地港口”。2013年11月28日,西安正式开通了“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从这里驶向中亚,开辟了铁路丝绸之路新通途,为下一步西安自贸区的设立打牢了基础。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物流集散地。
充分发挥西安科教优势、军工、大企业优势、文化旅游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区位交通优势,西安依托开发区创新创造,以体制、机制的优势,各开发区互相角力错位发展,吸引高端产业、资金流、人流、物流不断地向其聚集,产业涉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商贸、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落户,其中98%以上集中在开发区。而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后,开发区目前还以平均年增30%以上的增速,引领西安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环境品位不断地提升。
昔日的荒郊野地,一个个变身为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引领西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