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苗阜(左)和王声
青曲社几位演员后台合影 记者 陈团结 摄
2月14日晚,央视马年元宵晚会迎来了今年在相声界爆红的西安青曲社相声演员王声和苗阜,他们说的相声《学富五车》成为压轴节目。就在节目播出前,网友都已经在微博和微信中讨论开了,表示已经早早准备好,就等着他们亮相逗乐呢。
随着北京卫视播出的《满腹经纶》大红,王声和苗阜成了相声新贵,两人不浮躁地说着相声,被赞:“业界良心”,将陕派相声推上了更大的舞台。苗阜透露,元宵晚会上表演的《学富五车》,央视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刻意加了更多的陕西文化,包括加入道教文化、户县财神等等,带着浓郁的陕西文化和风格,让大家了解陕西。对于央视在一些节目中对方言的限制,苗阜表示这次是特殊情况,《满腹经纶》后,大家希望看到这样的东西,就跟央视的总导演一块商量剧本。其实一天就定了框架,延续了《满腹经纶》的风格,保留了一两个包袱,因为好引出其他新的东西,大部分段子都是新的。
说到走红之后的变化,苗阜表示,虽然作品多,但不愿意太多亮相,已经推掉了40多个演出,“因为我是相声演员,不是综艺秀,还是希望在小剧场打磨,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希望一年磨一剑,出一个精品,登上一个央视舞台就可以了,曝光率高不是好事。”昨日,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也对他们的相声特点做了个总结。
>>原创性
将点子扩充成自己的风格
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影视娱乐充斥下,传统的艺术正在被蚕食,首当其冲的是古老的相声文化。在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寻求快速娱乐,等不及相声演员抖包袱,而各种段子充斥在网络世界,也让大家的“笑点”变高了。春晚听相声好像是网络段子集合大会。而马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硬伤”就被观众指“摘抄网络,缺乏原创和新意。”对于《满腹经纶》这种陕派相声爆红,苗阜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表示:“我们的灵感有些也是来源于网络,网上有很多只言片语的东西,如果是照抄网络段子肯定出不来好效果。我们将这个点子扩充成自己风格的东西,让大家觉得很新鲜。成为个人风格就成功了。”
>>接地气
每天琢磨观众想要听什么
观众看相声就为了图一乐,王声和苗阜的相声就让观众达到了这样的享受。两人在参加北京卫视的录制时,巩汉林等评委不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更在等待着一个接着一个包袱的产生,评委和观众一个感觉:没有听够。因此网友也认为,两人的段子接地气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苗阜也表示:“两人的合作时间很长,产生了默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尤其在西安青曲社演出时,观众都是普通老百姓,经常跟观众互动,我们每天也在琢磨观众要听的是什么,越来越知道能在哪些地方产生笑点和包袱。”
>>文化感
无意间找到了发展方向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典故离当代人越来越远,有人觉得这种故事晦涩和现代人的生活不搭调,但是苗阜和王声的相声虽然在讽刺对历史典籍一知半解的人,却勾起了人们了解这些故事的兴趣。原来精卫是宝鸡人!原来哪吒闹海离唐山不远,边听相声边获得知识,两全其美。说到这个问题,苗阜直爽而搞笑地表示:“咱实打实地说,当时没有太多想到普及文化的问题,很多人也问是不是专门普及国学,实际咱没有这么高尚,也没有想到得到这样的反响。当然,最近,我们开始反思,得到认可是在娱乐中得到国学的东西,因此最近会加强这方面作品创作,在欢笑开怀中传达这样的知识给观众。”
>>说方言
用得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管是相声还是小品,都有一个塑造人物的过程,小人物大能量,达到讽刺的目的。比如马三立、马季等相声大师都非常善于塑造人物,给人深刻印象。苗阜塑造的人物是一个没有文化又爱显摆的人。苗阜解释:“形象方面要将捧哏和逗哏分开。相声创作和很多艺术形式一样,矛盾点激发越强烈,反差越大。我们的表演直接进入人物,刻意的塑造。比如我前面说错一个词,大家就乐了,就等着你后面说错。在语言方面,使用方言是相声的一种表现形式,用得恰到好处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也不完全是说陕西方言,这次在央视元宵晚会上,就使用了好多种方言,也是为了让各地观众都能融入进来。”(记者 解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