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陕西三兆村“灯笼村”:传统制灯技艺面临失传

2014-4-30 9:37:00  来源: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地处古城西安南郊的三兆村,自古就盛行手工扎制灯笼的民俗技艺。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的手工制灯生意达到顶峰,每逢新春佳节,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扎灯销售,当时西安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灯笼,绝大多数出自三兆村民之手。然而,如今的“灯笼村”早已不见昔日辉煌,村里现有的十余家灯笼厂,基本上是加工生产一些纳入声、光、电元素的“现代玩意”,固守传统的手工制灯者已经寥寥无几,这项传统民俗技艺面临失传窘境。

  老艺人制灯50载不改本色

  1月20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眼见临近马年春节,记者走访了三兆村。走进村道不久,几家制灯农户门前悬挂的“灯笼阵”就飞进眼帘,大红的喜庆颜色让人马上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

  呼延振元是村里一位很有名气的制灯老艺人,他曾为西安古城墙、大唐芙蓉园制作了大量手工灯笼。在他家的院子里,一个从二层楼顶垂挂下来的巨大红灯笼,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记者的眼球。据呼延师傅讲,他自幼随父辈学习传统制灯手艺,如今有50多年时间了,大家看到的大红灯笼周长有8米多,大概是目前市面上最大的传统灯笼了,他和老伴为了赶制这批“巨无霸”灯笼,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有时忙起来连吃饭时间都没有。

  提起村里这门传统手艺的话题,呼延师傅感慨地告诉记者,现如今,全村上千户村民仍在制灯的不足二三十家,当地灯笼市场越做越小,早就被一些外省市场赶超,而且现在不少南方人用电脑设备在灯笼上刺绣,把工艺灯笼越做越漂亮。与之相反,三兆村近年来在传统制灯技艺方面萎缩严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老人显得很无奈。

  传统手工技艺逐渐淡出市场

  在“灯笼村”里,那些人们记忆中的手工灯笼已经很难寻觅了。记者特意走访了村里几家制灯大户,但依旧看不到手工灯笼的踪迹。说到其中缘由,一位姓陈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做传统手工灯笼了,主要原因是没有市场,不挣钱谁还下功夫做手工灯笼呀!传统手工灯笼虽然看着精致好看,可是无法应对大批量运输是个弊病,手工做的灯笼大都是竹签和纸质的,有些灯笼为了好看,把透明蒙皮做得很薄,经不起一点外力的磕碰,更经受不了风吹雨打,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损坏,很难适应批量营销模式,多年前就没人愿意做手工灯笼了。

  面对传统灯笼“失宠”的现状,这位姓陈的村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他告诉记者,前些年村里的灯笼厂很有名气,西安市每年举办的城墙灯展,都会把三兆村的师傅请去扎灯献艺,当时村民很大一部分创收也来源于此。可如今,不仅传统灯艺逐渐淡出市场,而且外省一些搞灯艺的公司企业,凭借自身雄厚实力,几乎垄断了西安市的灯展市场。虽然单凭手艺活,三兆村民绝对不会输给人家,但是村里做灯都是农家散户,很难拧成一股劲去拼市场,跟人家大公司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别人夺走。

  传统制灯手艺后继无人面临窘境

  走访中,记者终于找到了一户仍在手工制灯的小作坊,在这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里,几个40多岁的农村妇女正在忙着扎制传统纸灯。攀谈中,这家的女主人告诉记者,制作传统纸灯笼,除了用竹签箍架子,还要裹布、糊纸、装穗子,十几道工序一样都少不了,一个人一天最多制作四五十个灯笼,制作纸灯笼费时费力不说,而且大都面向农村市场,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村里的年轻人看不上这门手艺,有点本事的都进城上班了,愿意干这活的也就剩她们这些中年人了。

  传统制灯手艺“后继无人”,村里的制灯艺人虽然也在担忧,却都很无奈。对此,呼延师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多年来他一直想带上几个徒弟,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年轻人,但现在三兆村面临大规模拆迁,失去了故土,也就意味着失去“灯笼村”的传统市场,这个时候谁也无心扩大经营,担心以后碰上经营风险。眼下,村里不少制灯艺人都有传承技艺的想法,在村里带一帮徒弟做大灯笼生意,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些想法几乎成了一种奢望,“灯笼村”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已经成了一个令他们难过的揪心事。


编辑:秦人
关键词:传统民俗 传统技艺 失传 灯笼村 传统市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