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歌剧《张骞》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昨晚(12月29日),千余观众在西安观看了歌剧《张骞》首轮演出的最后一场。首轮演出虽然结束了,但围绕《张骞》的热议,以及以《张骞》为契机引发的丝路文化交流热潮正在古城火热展开。
场场爆满的背后是盼望:
期待更多这样的好作品
连演5天,场场爆满——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观看了这部气势恢宏的感人剧目后表示,《张骞》中令人震撼的不仅是艺术细节上的精益求精,更让人感动的是张骞凿空之行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多年经营文化企业,又目睹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罗卫军虽然是一名普通观众,却也对这部歌剧有更多不同的感受——他从歌剧《张骞》,想到了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前在进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我们这样的文化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说它是挑战,是因为陕西、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竞争很激烈;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只要我们做好做精做专,选择一个适合的文化基点做大做强,就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我们有信心,借着政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春风,把西安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优秀文化元素,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出去,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胡戟是陕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这位七旬老教授观看完《张骞》后很激动,“丝绸之路是一条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东西方世界的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伟大道路,我希望在我们的舞台和银幕上,有一批《张骞》这样的作品,传承高昂的民族精神,也配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带动新丝绸之路的文化建设。”
多方合力的背后是目标:
提升西安“丝路文化”软实力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关相林表示,要激发西安文化建设的活力,要打通城市的“史脉”、“人脉”、“金脉”,全力打造西安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城市形象展示,抓好构建高层次人才洼地、提高全体市民素质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的文化产业合作,完善相应政策体系,提高西安文化产业的开放度和外向度。
同时,西安市政府参事也就此话题进行过热议,建议西安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把西安打造成中国历史文化旅游中心,进一步向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发展。“丝绸之路绵延八千公里,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参事王凯利表示,西安应该发挥科技、文化优势,精心设计包装“丝绸之路回顾展”等文化项目,招揽丝路沿线游客参观旅游、考察投资。吴克敬参事建议,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研究,鼓励西安的文艺创作者推出一批反映丝路文化的文学、影视、书画作品,提升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软实力。参事石英也建议,西安要全方位展示“丝路起点”这张名牌,可以建立“丝路文化”博物馆,拍摄关于丝绸之路的专题片、电影等来加强关于“丝路文化”的建设。
余音绕梁的背后是热潮:
《张骞》引发古城丝路文化交流热
2100年前,出使的张骞被称为“凿空西域第一人”,他引领着后来亚欧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传大宛汗血宝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都是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的。
2100年后,开通“长安号”国际班列;借助欧亚经济论坛平台加大与欧亚各国合作交流;实施文化先行策略……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紧抓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发展机遇,已经迈出了加快建设的步伐,更多“丝路好戏”还在后头。
此番《张骞》的成功演出,更为古城丝路文化交流热潮增添了一份力: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文化先行,民心相通——记者昨日获悉,《张骞》在5天的专场演出之后,还将紧锣密鼓地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如将赴北京等地进行展演,以展示西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区位优势,同时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城市文化、旅游、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更好地提高市民对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注度,对外宣传西安形象。(记者 孙欢 实习生 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