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湖北黄石文化宫:市民呼吁回归公益

2014-4-29 16:52:00  来源:楚天时报  进入论坛
    湖北黄石文化宫:市民呼吁回归公益

“当初的文化宫,是黄石的一块地标!”回忆起昔日的黄石市工人文化宫,有市民如此感叹。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有些百姓向往的乐园,如今却离百姓越来越远。2012年,荆楚网东湖社区,有网友发帖怀念黄石工人文化宫,帖子称,文化宫承载了几代黄石市民的青春记忆,却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多了商业味,少了文化味。

上周,本报4月24日、25日分别以《黄石工人文化宫广场跳舞遇阻,市民发问:公共广场不姓“公”?》《工人文化宫到底姓不姓“公”?记者走访各部门探访,“没有围墙”让文化宫很“纠结”》为题,连续报道了黄石工人文化宫变身商业宫,引发广大市民的热议:有人追忆过去,有人遗憾文化味渐淡,也有人呼吁加强对文化宫收支财务进行严格监管。

昔日文化宫:市民真正的文化乐园

2012年11月14日,在荆楚网东湖社区栏目,网友“心如晨曦”发帖《黄石工人文化宫的60年记忆》,追忆文化宫。

帖子称,黄石市工人文化宫已有近60年历史,它承载着许多黄石市民下棋、听戏、跳舞、纳凉的美好记忆。新的工人文化宫建筑气派、广场开阔、商业繁华,曾经的历史痕迹被清除得干干净净……

1955年,2分钱进场,露天电影排队看;1958年,大跃进时立牌楼,建剧场,市里会议演出都在这;1982年,文化宫大门两旁建宫殿式活动大楼,还有全开放的“晚霞楼”,成为老年人的乐园;上世纪90年代末,自负盈亏谋经营,文化宫彻底变样……

帖子称,进入21世纪,新的工人文化宫在拆除的废墟上拔地而起,老文化宫的痕迹彻底消失,原来绿荫掩映的花园变成了宽广气派的广场,这里不间断地举办着各种商业活动,文化宫的概念似乎缩到了那栋崭新的办公大楼里。“新文化宫的硬件水平上来了,可软实力被市场洪流冲走了。”

今日文化宫:缺少文化的味道

在黄石市文化宫宣传册里,简介的第一句写有:黄石市工人文化宫是黄石市总工会直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而在关于文化宫广场的介绍里,“文化宫是市民休闲、集会、会展及举办公益性活动的理想场所”。“想起文化宫,他曾经是黄石的一块地标。”昨日上午,原黄石港区人大副主任、黄石港区志主编张杰元回忆说。在2012年8月新版的《黄石港区志》220页,专门介绍了黄石市文化宫。

1953年筹建,经历年修缮、扩建,建有活动大楼、友谊厅、新剧场、旱冰场、儿童游乐园、花园、宣传长廊、信息长廊、休闲娱乐活动坪……全宫建筑采用“中轴线”布局。“以前的文化宫,下棋、喝茶、打太极,样样都有,文化味十足,改造后的文化宫,倒成了商业宫,很少有文化的味道。”黄石市政协委员、鸣伸律师事务所律师叶桢感叹。

在《黄石港区志》关于文化宫介绍的最后一段里,有这样一句话:“2005年,工人文化宫整体拆除重建,市民评说颇多。”

对此,74岁的张杰元回忆称,当时编区志时,编辑们做了大量的走访工作,群众的意见很多。“区志也是一部历史,对于改造后的文化宫,市民的意见,我们也要真实地写进去,尊重历史。”

变身“商业宫”:文化宫丢掉了文化

“我的青春记忆几乎都在文化宫。”昨日下午,原黄石市装卸运输公司(现黄石联运公司)员工谢先生回忆。

家住黄石市武汉路的谢先生说,70年代的文化宫,他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院,那时电影院都是单位包场看,刚参加工作的他很向往。90年代初,电影院开始收门票,1毛钱一张票,晚上6点半、7点各一场。有时抢不到票,他和小伙伴们经常翻墙进去。“有一次跳进去时,刚好工作人员等在下面。我们说明情况后,还是把电影看了。”谢先生笑着说,那时的市民,没有地方可去,有事没事都去文化宫转一转,坐在那里天南海北的吹牛。

“参天大树、夏天浓荫蔽日,大家花上一毛钱就能喝上一大碗茶,找把椅子躺下聊天,下棋的到处都是,也有评书的。”张杰元回忆说,“当时你在那里唱歌跳舞,可没人拦你的。”

叶桢担忧地说,文化宫改造,是件好事,他适应城市的发展。但问题是后来的运作商业化,丢掉了“文化”二字。“以前的文化宫,对于黄石市民来说,是市民文化的集散地,这是一种老百姓文化,地道的黄石味道,一转眼,就很难看到了,很可惜,应该守住。”

市民期盼:回归公益属性加强财务监管

为什么黄石市工人文化宫要想方设法地开展商业经营?其主管部门,黄石市总工会办公室张主任称,工人文化宫没有财政拨款,属于自负盈亏,既要养活近百名职工,还要负责日常的维护运作。

对于文化宫的财政情况,文化宫办公室李主任说道,“文化宫60%是办的公益”,由于要承担日常运营费用、工资等支出,所以“大的方面经费是有欠缺的”。但具体收支情况,“不便向市民公开”。

对此,黄石港区农林水利局局长张应雄建议将文化宫纳入财政管理。

张应雄说,一方面,文化宫在编人员财政负担有限,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另一方面,文化宫运作的商业场所众多,收益可以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至于聘用的人员,可以对外公开招聘,既精简了人员,也改善了服务。”

叶桢称,文化宫即使没有财政拨款,如此多的商业项目,应该可以维持下去。“市民对文化宫的收支情况,有知情权,应该公开。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财务监管。”


编辑:秦人
关键词:黄石市 工人文化宫 市民 财政 张杰元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