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中国甘肃网4月28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记者 李满福)位于城区繁华街道上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已进入尾声,正在建设中的张掖大剧院工地如火如荼,湿地博物馆等生态主题展馆吸引着八方游客,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小广场和农村“乡村舞台”上的普通百姓,正享受着文化发展带来的成果……这是记者日前在张掖见到的场景。
自扛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牌子后,张掖市决定在两年创建期内投入12亿元,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基层文化活动等领域,打造出一个百姓处处都能享受到文化润泽的新张掖。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张掖市,2013年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这个创建城市有着厚实的文化“底子”。翻开统计数据,仅去年,张掖市就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9亿元,增幅超过45%,文化产业目标任务考核位列全省第二。
拿到“国家级”牌子后,张掖市立即启动创建示范区工作,自加压力,选择了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规范有序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等几个重要抓手,多渠道、多层次逐级推进。
眼下看到的市级“三馆”、张掖大剧院,以及丹霞地质公园博物馆、张掖荒漠科技馆、玉水苑祁连玉展览馆、沙漠运动体验馆等重点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还有各县区、乡镇村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就是为了让城市有文化内涵、让百姓有文化阵地。
在创建活动中,张掖市细化了推进方案。其中,基层是重中之重。该市依托建设“乡村舞台”、文化活动小广场等,让90%的城市街道、社区和60%的行政村平均拥有一处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地。
张掖市还要求文化服务机构在“送文化”的同时,把精力重点放在“种文化”上,文化、科技、旅游、体育等要实现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东风,围绕六大类型文化产业,挖掘文化内涵,拓展服务项目,经营特色活动,以求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