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地处丹凤大山深处最偏僻的花瓶镇粉源村,地理条件差,加上连年山洪灾害,村组道路和人饮工程损毁严重。村班子不健全,村主任意外摔伤,不能正常理事,村文书也外出打工,只有村支书一人应付村上工作。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军今年被下派为“第一书记”后,先后20多次爬坡翻梁上门走访群众,目前正在筹划万株树型金银花基地建设和粉房组、瓦房组6.5公里低压改造、移动基站建设等事项。
过去一些干部们绕着走的“烂杆村”庄户院落和田间地头,如今忙碌着像孙志军这样一批“第一书记”的身影。他们走东家串西家,和群众拉家常、攀穷亲,现场解决乡亲们生产生活中“老大难”问题,共同谋划农村发展大计。
丹凤县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软、乱、穷、散等患“缺钙症”的后进村从镇党委下派“第一书记”,并确定由县级领导联系包抓,选配党建指导员或经济指导员,对症开方,综合施治,真正把实践活动开展到群众家门口。
县委书记程诗有告诉记者:这些“烂杆村”都有一个共同处,就是群众的事情没人管,群众对政府和干部意见大,干群之间、群众之间矛盾复杂,问题成堆,所以过去干部们谁都不愿钻这“刺架”。处理不好,各项工作就会拖县上的后腿。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调研工作中,县委确定了“如何让后进村不掉队”的课题。经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那些群众生活困难、缺乏安全感的“烂杆村”,主要是缺乏一个能发挥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三力”作用的村支部班子,特别是“班长”。
基于此,该县在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这些后进村作为活动开展的主战场。县委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从县镇机关选定优秀党员干部以“第一书记”身份派驻村上当“村官”。突出“选好一个带路人”为目标,按照加强班子建设治“软”、进行经济扶持“输血”治“穷”、维护稳定和谐治“乱”、完善管理机制治“散”的思路,对全县22个后进村(社区)进行集中综合整治。同时,根据各村情况“对症下药”,确定县级领导联系包抓,从县直部门负责人中选派党建指导员或经济指导员,形成合力攻坚的格局,以推动后进村在奔小康路上不拖腿、不掉队。
县上还实行县直部门和后进村结对帮扶制度,使部门联乡包村、扶贫包村、活动联系村等“多点合一”,发挥县级部门的项目和行政资源优势,以集中解决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于“第一书记”介入仍难以得到疗效的“硬骨头”村,采取由县级领导挂帅,派驻工作组,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啃”,做到不达目的,机构不撤。
程诗有将后进村的“病症”形象地归结为三种疗法:一是瞄准班子“软骨症”,采取公选、下派任职的办法,从农村致富能手、在外创业强人、大学生村官、县乡干部选派,并积极培养后备干部,着重解决“领头雁”的问题。二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务财务混乱、宗族黑恶势力把持村务、矛盾纠纷多等“神经错落综合症”,采取行政法律综合手段强力攻克,以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安全和幸福指数。三是围绕经济发展条件差、群众增收难等“缺血症”,整合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培育地方优势产业。
据统计,“第一书记”下村开展工作以来,走访农户1600户,已为22个后进村争取发展项目36个,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问题155件,调处矛盾纠纷30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