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人10年抄写230万字古籍 用秃200多支毛笔
2014-4-28 14:03:00 来源:三秦都市报-三秦网
进入论坛
姬益民老了,连说话都有些吃力。“我爸是累的。”姬益民的女儿姬雅云说,父亲在退休后的10年里,用蝇头小笔,抄写了约230万字的古籍。
6部典籍耗时10年 姬益民的这种爱好,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那时,他在西安庆安公司上班,生活之余仅有的爱好就是看书。“文史子集,什么书都看。”他说,年轻时家里太穷,小学毕业就辍学打工,但一直喜欢学习,买不起书,就四处借书看。“看了书就想写,写什么?心里的感受,生活的滋味。”2001年,姬益民退休后和老伴返回老家渭南蒲城县桥陵镇安王村。彻底成了闲人,早耕晚读。他拾起年轻时的爱好,开始用毛笔抄书。从《唐诗三百首》入门,他买来毛边宣纸,按“乐府”、“律诗”和“绝句”分类成册,全部用繁体字书写,并加入了诗人的简介和创作背景。一共310首,抄完后,姬雅云把这部作品装订成8册。73岁老人写蝇头小楷,考验的不仅是书写基本功,更是眼力、耐心和毅力。姬益民家里有三亩麦地,除了农忙时节下地做活,其余时间,他全身心地投入抄书当中,每晚都要熬夜,拿起笔就放不下。2011年,姬益民突发脑梗住院。此时,他已抄完《毛泽东选集》(1-5卷)、《古文观止全集》、《史记》、《笠翁对韵》等6部典籍,用秃200多支毛笔。
昨天下午,所有手抄稿堆在一起有一米多高。
希望手抄书籍有人收藏
“可能是家传吧,我们兄妹四人的钢笔字写得都很漂亮。”姬雅云笑称,“老爸曾让四个孩子练习毛笔字,可是谁都静不下心。”她说,她曾让儿子写毛笔字,但年轻人觉得太枯燥乏味,根本不喜欢。
去年,姬益民身体有所好转,他又投入到诗词楹联创造和整理当中。“字写得不如之前工整。”姬益民叹息道,为了能让自己付出的心血完整保留下去,他准备找人将抄写好的书籍进行装订。“如果儿女喜欢的话,可以留给他们,有喜欢收藏的爱好者,也可让其进行收藏。”
文/图本报记者宋雨实习生丁思琦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