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回顾陕西14县“改名”经过 你知道家乡的“曾用名”吗

2014-4-25 13:22: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进入论坛

1964年陕西一次改动了十四处地名,简化后的地名想读错都难。(西部网制图)

对于身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家乡的名字绝对是牢记在心不会遗忘的寄托,是偶然听见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名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寻根的依据。然而,家乡的名字却往往不是固定不变的。

日前,一份名为《中国最易读错地名》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在这篇文章中不仅记录了不少易读错的地名为网友们长了知识,也让很多陕西网友有些纳闷,因为文中例如“汧阳”、“鄠县”等地名在现在的陕西省中并不存在。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些地名早在50年前就已经被替换为了千阳和户县。不只是这两个地名,在咱陕西,曾有14个县名在50年前做过统一的变动。

对于大多年轻人来说,这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事,为了了解改名的原因,为家乡的历史补上一笔,记者特别采访到陕西地方志的管理人员,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

改名原因为易读易写

在得知这个情况时,记者首先前往了省图书馆希望能找到当年的记录。

在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收藏的《陕西省志1949-2009大事记》中,对于改名的事件做了以下记录:“9月10日,省人委发出《关于更改盩厔等13个县和商雒专署名称的通知》。”

为了了解当年改名的具体经过,算得上是经历过更名事件的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志处处长张世民向记者讲述了改名的这段历史,“要说改名的事件,就要先说1964年郭沫若曾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专论,叫《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文章列举了日本等使用汉字的国家在文字改革方面的成绩,指出我国要迎头赶上,当中就提到了,‘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文章发表后,被当时在杭州疗养的胡乔木看到,对于郭沫若的看法很赞同,就致信给了原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提出陕西就有不少难认难读的生僻地名字,建议带头改一改。随后这封信被刘澜涛转给了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张看后批示交省民政厅办理。

张世民回忆,基本上是6月就陆续开始了改名的计划。“我查阅了资料,同年的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明轩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鄠字的简化及其他》,支持其家乡将鄠县改名为户县。到同年8月29日,国务院就以‘为了方便群众,减轻群众和儿童在学习、使用地名文字上不必要的负担’为由,同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更改地名的意见。”

最终,同年的9月9日,为了适应简化字的需要,方便群众,以同音字代替的原则,国务院1964年9月10日国内字第403号文件批准后,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郿县改为眉县,醴泉县改为礼(繁化易混为“禮”)泉县,郃阳县改为合阳县,鄠县改为户县,雒南县改为洛南县,邠县改为彬县,鄜县改为富县,葭县改为佳县,沔县改为勉县,栒邑县改为旬邑县,洵阳县改为旬阳县,汧阳县改为千阳县。

读者调查 名字本身就是历史

事实上,当年陕西14个县改名并不是特例,张世民告诉记者,在陕西的县改名之前,全国有不少地方都改过名字,“像是1956年黑龙江省将铁骊县改名为铁力县,瑷珲县改名为爱辉县;1957年有江西省将寻邬县改名为寻乌县,雩都县改名为于都县;1958年有贵州省将鰼水县改名为習水县;1959年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于阗县改名为玉田县,当时各省更名大多以汉字简化和拼音化为主。”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改名的时候会有不习惯吗?富县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印象中,当年改名时老百姓都很欣然地接受了。“当年是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改名是为了方便老百姓,让大家使用的时候不存在太多的不便,所以接受度都比较好。”

而除了名字被更改外,张世民告诉记者,当时还有文化部发出的一个通知,即以陕西省带头更改的14个地名为准,加上历年各省更改的23个生僻字地名,要求“今后出版的图书杂志中使用国务院批准改换的地名,除翻印古籍和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以外,在一般新出版的书籍中,原来的生僻字地名应停止使用。”从1964年改名后至今,五十年一晃眼就过去。老名字几乎没有再被使用过,那么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家乡曾经改过名字?为此,记者特别采访到当地年轻居民,发现大多数年轻人都知道家乡改名的历史,但他们同时也表示,改名其实非常可惜,因为这些名字本身就是一段历史。

今年27岁的赵彤是周至县人,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家乡改过名字时,赵彤表示老名字在周至用得挺多,自己和朋友都知道,“我知道周至曾经叫盩厔,好像这两个代表的意思是山水,我当时知道这个名字时觉得特别好,因为它蕴含着周至的地形特点,有山有水,一听就知道是自己家乡的特色。改成现在的周至不能说不好,但挺可惜的,缺少了历史感。”

名家看法 名字更改不是简单的对错

不只是赵彤,不少学者对于改名的事也感到可惜。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新生就表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最早为某地取名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向今天的游客提供旅游指南中的某个景点文字符号,而出于先民们生存的需要。比如礼泉县,原名醴泉。醴,汉语词语,意为甜酒、甜美的泉水。取名为醴泉县,皆因县北有泉水甘美如醴,北周置醴泉宫,隋朝设县,醴字虽然生僻,但却专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元素的加入,取名的根据日益丰富。“而这种依照当地地貌特征所取的名字在改成‘礼泉’之后,所包含的地理生态信息已荡然无存,所囊括的历史文化知识自然无从说起了。”

不过,这样的一场名字更改并不能单纯地以对错来论。学者陈仓就表示,“早在上世纪初,汉字简化就已经开始。到1964年《简化字总表》尘埃落定,汉字大规模简化工作告一段落,这是一个历史趋势。而地名用字也是汉字简化的一部分,地名使用简化字,其本质和现实效用就是文字符号的简化,容易识别、便于书写。”

在他看来,陕西一次被简化14个地名,只能说明我们历史悠久,“古地名多,繁体字多而已。从甲骨文到现代印刷体,汉字的音形义变化巨大,文字符号的源流和结构意义,全是人赋予的,有所变动,也属文字演变史上的正常现象。过去就过去了,没有什么可惜的,更不必感到遗憾或纠结。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能怀疑或否定上世纪60年代的文字改革与汉字简化的进步意义。”

地方考察 重新使用古地名不在少数

不管对于改名抱持着怎样的态度,在记者采访中,很多读者和学者都表达了一样的希冀,那就是在社会条件不断变好,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的今天,更改的地名以及它背后尘封的历史能够重新被挖掘。

富县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源于现在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现在文化产业的建设,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我们这儿有一些地方都重新启用了‘鄜’字。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毕竟原先使用的‘鄜’代表着我们家乡的历史文化,我们都希望在特定场合和特定出版物上使用这个字,让本地的居民以及外来的游客知道我们这个地方蕴藏的历史和文化,并且记住它。”


编辑:秦人
关键词:曾用名 汉语词语 县名 陕西省委 汉字简化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