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让梦想照进秦岭深处

2014-4-24 16:06: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进入论坛
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苍松翠柏掩映,巍巍城墙护卫。千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漫漫的岁月长河,3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万多件,碑石、墓志4000余件,更有国家级文物134件,它以最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秦岭南麓,位于陕西三大贫困带之一最南端的郧岭山脉边缘地带的山阳县,境内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八山一水一分田”成了最真实的写照。而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房屋破旧的法官庙村是这个国家贫困县的一个缩影。
三年前,扶贫,让这座博物馆与这个小山村温暖相拥!
调研报告里的渴望
“杨后明家,六口人,母亲脑梗4年之久,儿子在河南灵宝金矿打工,低保户。”“杨修明家,五口人,住房是1958年盖的土坯房,74岁的父亲患病10年,儿子、儿媳均有残疾,低保户。”“王忠平家,四口人,家有地1.5亩,王忠平长年在西安建筑工地打工,妻子长期生病,农活母亲一人操持。”
当这份由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人员彭仁智、樊波等提供的“法官庙村贫困户走访情况报告”摆放在案头时,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的心情无法平静。看着这份报告,他的眼前顷刻浮现出那个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小山村,那些村民一双双渴求摆脱贫穷命运的眼睛。2012年全省扶贫会议召开之后,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法官庙村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6月19日,刚刚成立的扶贫小组成员赴法官庙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和对贫困户进行慰问。”该馆纪委书记殷慧明记得很清楚,出发前,馆里还召开专题会议对调研工作进行安排,要求调研工作细致扎实收集基础资料,入乡随俗、不扰民。
“到扶贫点后,扶贫小组成员分成五队,分别前往马湾组、法官组、高田组、赵湾组、南沟组等五个村组进行慰问和入户调研走访摸底。”殷慧明回忆,调研中,扶贫小组成员冒着酷暑步行抬着米、油等慰问品,带着准备好的调研提纲、调查表逐户慰问和入户走访,有的甚至在崎岖山路骑摩托赶往数里之遥的贫困户家。当看到贫困户房屋破旧、空间狭小、光线昏暗、陈设简陋的生活条件及贫病交加的家庭际遇时,小组成员都深受触动;当听到他们感谢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具有自立自强、苦干创业、克服困难、发家致富的勇气时,小组成员又感到欣慰。他们领到慰问品时的高兴和不善言表、述说家境时的满含泪水、“喝口茶再走”的诚心挽留、待人接物的淳朴热情无不感染着每个人。
特困户帮扶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调研报告显示,法官庙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56户1506人,耕地面积996亩,林地面积7500亩,目前主要特色产业以九眼莲、核桃种植、林下养鸡为主。防洪大堤年久失修;村委无办公场所和设施; 46户160人需要移民安置;河面钢丝桥一座60延米,石拱桥6座36延米,急需建水泥平板桥一座;通组入户路5公里未硬化;三个小组面临饮水问题;核桃园需建设生产路面……
调研结束后,扶贫小组决定:针对法官庙村的实际情况,扶贫工作要坚持普遍扶与重点扶相结合,自身扶与帮扶相结合,精神扶与物质扶相结合。指导扶贫对象建立突出产业优势的发展理念,从物质帮扶到观念帮扶,帮助建立科学发展规划。
“全村共有贫困户32户,126人,贫困人口共分为伤病类贫困、灾害类贫困、先天残疾类贫困、留守类孤寡贫困、缺乏投资资金类贫困等五类。”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那些因病、因灾、因故而导致深度贫困的鳏寡孤独及特困家庭让扶贫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揪心不已。他们当即决定加强对特困户的帮扶工作,分类分析特困户成因,因户制宜,争取一户一策,一户一扶。合理运用相关政策,细化扶贫计划内容,切实改善特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三年来,碑林博物馆扶贫小组已经先后6次到扶贫点开展扶贫慰问工作,走访调查,帮助村领导开展了脱困大讨论,研究制定详实的扶贫工作规划,走访慰问困难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文化扶贫给梦想插上翅膀
“来西安的这几天,真的很开心。”11岁的杨缓是法官庙村四年级学生,父母在她上一年级时就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和6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只有每年寒暑假时才能和父母短暂相聚。2012年7月16日,她和同学们第一次来到西安走进博物馆。
当天,在讲解员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新石刻艺术馆等。为了看清楚每一个文物,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小脸贴到玻璃展窗前,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驱使他们一边参观,一边不时向讲解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据法官庙村小学校长张诗全介绍,这些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很难有条件专门来参观博物馆,若非与西安碑林博物馆结缘,他们的童年可能会比其他孩子错失很多。活动当天,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代表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给孩子们赠送了书包、文具等礼物,并祝愿他们健康成长,学有所成。
此后的8月14日,在赵力光馆长的带领下,碑林博物馆工作人员驱车200多公里,将馆内干部职工捐赠的3758册图书送到了秦岭深处的法官庙村小学。这次赠送的3758册图书,是碑林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捐赠的,图书内容均为小学生课外读物、工具书、中外名著等。另外,西安碑林博物馆书法家挥毫泼墨,精心书写了学生励志格言,装裱精美,赠送给法官庙村小学,挂满每一个教室。
去年,碑林博物馆又一次把学校里的孩子接到了西安,通过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钟鼓楼、大雁塔的参观游览,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眼与心对中国历史文化之美进行体验,寓教于乐。另外,还为学校购买捐赠一批教学用具和体育器材,为村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广播器材1套,电脑3台。
路通了灯亮了
4月,地处秦岭南麓的山阳已是绿意盎然,法官镇法官庙村一片安静祥和。早饭后,马先勤老汉照例要在门前街道上晒一阵太阳,和老乡拉拉家常。看着身后自家新盖的平房,心里不禁涌起阵阵幸福感。不远处,水泥公路蜿蜒着伸向山外,水田里波光粼粼……过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蜗居茅屋的景象虽恍如隔世,却成了他和他的家人们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久远记忆。
煤油灯下夜漫长,一年辛苦半年粮。提及当时的生活状况,这个56岁的老汉半天无语,泪水霎时模糊了眼眶。他说,那些年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至今想起来都会掉眼泪。那时候,村里不通电,家境好一点的就点煤油灯,条件差的人家就只能数星星照月亮。由于不通公路,走上几个小时才能到有公路的地方,山里的东西运不出去,山外的东西进不来,就是抱只母鸡去换点盐巴钱来回都要一天。不过,最要命的还是缺水。
据碑林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尤明利介绍,扶贫小组在调研中发现该村一条“跃进渠”是村里人畜饮水的生命渠,该渠修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故取名“跃进渠”,由于年久失修,不仅影响着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着部分农户房屋和耕地,该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投资15万元开展维修加固工程;争取水利配套资金投资饮水工程,投资15万元解决法官庙村赵湾、高田、南沟等4个村民小组饮水难的问题;争取项目专款,对5条通组路进行整修改造,有条件的实施水泥硬化,修建生产道路8公里。
项目扶贫授之以渔
“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能不能很好落实,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把规划转化为一个个可以实施的项目。”2013年5月,娄勤俭省长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暨片区攻坚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项目是兴产业、惠民生的基本载体,有了项目就有了工作抓手。
法官庙村主要特色产业以九眼莲种植为主,九眼莲皮薄肉厚、质脆、口感好,整个生长过程采用的都是农家肥,保证了无污染,具有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采用清水栽培,水源来自于1958年的跃进渠渠水,渠水经过日晒升温灌溉进田里,促进了莲菜生长,保证了九眼莲的特有口味。碑林博物馆扶贫小组意识到,只有做好了项目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断了“穷根”,使村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富裕之路。
心动,更要有行动。很快,碑林博物馆扶贫小组就协调相关部门投资30万元,建起法官庙九眼莲基地。还筹划组织新闻媒体对九眼莲基地进行宣传报道,开展山阳九眼莲菜、山阳核桃、土鸡、土鸡蛋、茶叶等特色产品推销、营销等推介活动。
“在种植九眼莲之前,村中大多种植水稻,一亩地就算能产600公斤,只能赚三四百元——哪里比得上莲菜啊,一亩地能产3000公斤,批发每公斤4元,就按1万元算吧,除去种子、人工等费用,能净赚4000元。”4月19日,法官庙村村主任姚广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法官庙村已发展莲菜种植8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九眼莲种植基地。到了夏天,大片大片的莲塘不仅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吸引大量外来游客观光旅游,也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全村每年仅莲藕收入就达上千万元。去年村民刘升意又发起成立了九眼莲产业合作社,与乡亲们抱团兴产业、闯市场。
小梦成就大梦,老百姓的梦想是中国梦的一页,更是民族复兴梦的一幕。三年来,西安碑林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传递了致富理念、播撒了脱贫希望、增强了致富信心,系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理念的当代诠释,也是该馆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扶贫帮困精神”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现,为帮扶脱贫工作提供了参考经验。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