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人名家到草根学子,自本报“陕西文化人特征”大讨论开启,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每个人都对自己心目中陕西文化人的特征做出了精辟的解说。昨天几名身在他乡,游历四方的陕西乡党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
感慨:陕西文化人朴实而包容
今年25岁的穆文蕴在法国读书,看到本报发起的讨论,特别发来长信息说起自己对陕西文化人的认识。他说,小的时候不懂陕西文化有什么特别,而两年前我离开西安来到法国,接受新的文化冲击的同时,却也发现陕西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从根影响着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它放浪形骸,不拘泥于文人雅士,所以从陕西话,到陕西美食,再到陕西百姓的精神都离不开,甩不掉陕西文化。”
而对于身在北京的加萌而言,陕西文化人则是粗犷的代表,“这是我看到这个讨论时脑海里冒出来的词。相比外地,陕西文化人真的不精致,不美丽,绝对不是现在流行的小清新型,但是,当你跟陕西文化人相处时,却能感受到一种粗犷下的细腻,这种细腻是一种朴实和生活感,让你在接触到时能静下心来去体会,去产生深刻的思考。”
希冀:文化人能成为
粉色大地的松柏
看到了广袤的大世界,再回首自己的家乡,不论印象中的陕西文化人有着怎样的特征,对于这些游子来说,更期盼的是陕西文化人能记住今天,放眼未来。在厦门工作的网友卿卿就是其一,“在陕西的时候,你能感受到陕西文化人真的特别有文化,既现代又传统。但是相比其他地方,陕西文化人会更加清高、阳春白雪一些,这样有时也会限制文化的普及和沟通,如果能改善这些就会更好。”
在深圳工作的陕西人李全保也很赞成这样的说法,他表示,自己没什么文化,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陕西文化人的特征,但是很明确地知道,陕西文化人很牛很有创造性,希望他们能更加努力多与外界沟通,成为
粉色大地的松柏,荫庇陕西。
也许一次讨论、几篇小小的文章并不能将陕西文化人的特征说得清清楚楚,但通过讨论,我们却看到了陕西文化的包容。在这次讨论中,不拘泥于学历、不分职业,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人。
本报记者谢燕南
参与方式
不论是草根、学生还是文化名家、艺术大师,不管是只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只要你对“陕西文化人”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就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期待你与众不同的灵思妙想。
活动参与方式:登录
粉色网在相关栏目下留言;@
粉色都市报官方微博写下自己的想法;发私信给
粉色都市报官方微信;拨打
粉色都市报热线电话82243110留言;发送邮件至 sanq- inwenyubu@ 126.com。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