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大遗址保护成为参加陕西行的网络媒体编辑记者关注的有一个焦点。 记者任虎鹏摄
每次沿陇海线或快速干道向西,快到西安市西三环附近时,路北一大片白杨林十分鲜明。原以为那不过是陇海线的防护林带,却没想到一片碧绿之下,竟是汉长安城遗址。其名久闻,不知其详,作为陕西人自当惭愧。
4月7日,随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的70余家媒体同仁共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第一眼看去是极普通的土冢而已,这样的土冢在陕西经常可见,但它确确实实是历史的遗存,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汉族、汉语、汉字,这三个国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与汉朝中兴密不可分。汉朝之定名,源于高祖刘邦封汉中王,而汉中则得名于汉江。汉中沃土成就刘邦霸业根基,汉思秦亡、承秦制,励精图治、与民生息,遂成文景之治,也逐步奠定了汉文化这个中华文化的精髓。
但步入这块遗址区域,除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外,眼前的一切很难让你凭想象去复原历史的图景。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历史的遗存屈指可数,关键历史节点的遗存更是少之又少。中国的古建筑以土木为主,终究不过风吹雨打去,抑或一把火付之一炬。卷卷史书,只言片语之间给后人无限遐想,但历史终究不是想象。有遗存的历史更为直观,有遗存的历史更令人信服。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大殿区域,除了几棵古槐略显沧桑外,已经很难扑捉到历史的痕迹。土冢北边远处一处高地据说是汉朝国家图书馆天禄阁,是司马迁写就《史记》的地方。司马迁仗义执言,遭腐刑而不自弃,立志留信史与后人,也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书先河。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写就于这一方土地。
站在刘邦曾上朝高居之处,环顾四周,远处周遭已是高楼林立,细看近处拆迁过后的保护区内残砖遍地。在寸土寸金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这8.58平方公里的遗址区域,用现代的商业价值去估量定然价值不菲。对于安土重迁的陕西人来说,9个村4000多户的搬迁更不是几句话、几点期许就能简单完成的,但不到半年时间搬迁工作已经完成,垃圾清运也完成了九成。
价值的衡量不单单是资产与货币,安守本分的大遗址保护虽然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为GDP添砖加瓦,但却为民族文化留下一份无可限量的价值。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不尊重历史的民族是可鄙的。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给了历史一方净土,一方诉说的空间。但这空间仍显逼仄,仍然不足,陕西还有很多的历史遗存需要保护。保存历史,就是保存民族的记忆,有了记忆梦想才有基础。(记者 任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