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留的宝贵财富。旅游景区引进非遗项目,是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景区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
□曾宜富 杨鹏飞
一、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旅游景区主要是为各方游客而建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供游客消费的,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都要以游客为中心而展开。这是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也是非遗项目进景区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旅游景区引进非遗项目应针对市场需求,努力打造具有市场潜力、为广大游客喜闻乐见的优秀项目。
二是坚持乡土原真原则。我国幅员广大、民族众多、文化繁荣、百花齐放,分布广泛的非遗根植于本乡本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乡土性。也正因为其拥有这一特性,才形成文化的差异性,显现出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因此,旅游景区引进非遗项目,应切实尊重其地域性和原真性,尽量就近遴选,突出乡土特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跟风求洋、盲目引进。
三是坚持双向互动原则。旅游景区引进非遗项目,既是提升景区品位、集聚人气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旅游景区单位作为承载方,应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对接引进、大力提供保障;非遗项目单位作为移植方,需加强挖掘整理、精心策划包装、深度契合融入。只有旅游景区与非遗项目单位双向互动、有机对接,才能融为一体、相生共荣。
二、表现形式
江西已有部分旅游景区在引进非遗项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以归纳出下述六种形式:
一是景区开发形式。可根据景区特点,通过景观设计和景点文化包装,将非遗融入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中,以景物景观、旅游服务设施和导讲词为载体,以集中展示、导游讲解、游人传述等为手段,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民间文学如吉安欧阳修故事、文天祥故事,传统技艺如南昌汪山土库古建营造技艺,民俗如三僚堪舆文化、义门陈、赣南客家围屋习俗、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等,都可以融入到景区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比如,宜春市
明月山将传统月亮文化元素融入景点项目建设、品牌塑造、资源整合等各个领域,赋予景区月亮文化之魂,极大地提升了景区魅力;兴国县三僚风水文化景区根据自然村落的部局,突出三僚堪舆文化元素,已打造成为以“中国风水第一村”为品牌的集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是舞台表演形式。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立舞台、剧场等形式,让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类非遗以及具有表演性的民俗类非遗在旅游景区进行展示、表演。民间音乐如兴国山歌、于都唢呐,民间舞蹈如南丰跳傩、永新盾牌舞、德安潘公戏,传统戏剧如弋阳腔、青阳腔、婺源徽剧、宜黄戏、赣南采茶戏,曲艺如鄱阳渔鼓、新干摇钱树、萍乡春锣、宜春评话,杂技与竞技如丰城岳家狮、袁州南庙武术、分宜洋江赛龙舟等,都可以引进到旅游景区进行表演、展示,定能吸引大量游客。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引进民间瓷乐,瓷乐器采用优质原料,按专业乐器技术要求精制而成,演奏起来清新悦耳,美妙动听,吸引了大批游客;龙虎山景区搜集并整理正一天师道音乐曲牌100余首,并组织经乐团现场演奏道教音乐,出售光盘,丰富了游客体验。
三是现场体验形式。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立作坊、场馆等形式,让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生产项目在景区设立制作、生产、表演、销售现场。民间美术如南昌瓷板画、瑞昌剪纸、安源面塑、宜春竹木雕刻,传统手工技艺如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安源灯彩制作技艺,传统医药如高安骨伤医术、余干正骨法、吉州骨伤疗法等,都可以在景区设立作坊、制作现场等,让游客参与其中。典型的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锦绣昌南中国瓷园等景德镇市的旅游景区,设立制瓷作坊,进行现场制瓷,展示的是景德镇悠久的手工制瓷工艺;龙南县客家酒堡设立酿酒作坊,向游客展示客家米酒的制作过程,并可以让游客体验酿酒的乐趣。
四是节事活动形式。通过在景区举办民俗、仪式及节日类非遗,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和当地群众及游客参与度,集聚人气,拉动消费。民俗如青原东固二月二庙会、会昌赖公庙会、安远欣山上刀山、修水一圣仙娘花灯、乐安罗陂
庙会等,可以在景区举办,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可以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如新建县西山万寿宫庙会,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每年吸引30余万游客前来观览;吉安渼陂古村每年举办的箍俚龙,以祭祀天地、龙王、祖宗为主要形式,吸引大量游客;婺源江湾景区每月举办婚嫁仪式,让游客体验传统的婚嫁文化。
五是商品展销形式。通过开发各种代表本地特色的民间剪纸、木版画、泥塑、石(竹木)雕、刺绣、编织品等非遗类旅游商品,在旅游景区设立专柜、专卖店销售。传统美术如永丰畲族刺绣、兴国篆刻、乐安蛋雕、信江石雕,传统技艺如井冈山红米酒酿制技艺、南城麻姑酒酿制技艺、玉山罗纹砚制作技艺等,可以将这些技艺生产的产品转化旅游商品,在景区进行销售,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收益。如余江雕刻创业示范街生产销售樟木箱、首饰小箱、佛龛、咖啡台等百余种余江雕刻产品,以其繁多的种类,近年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亿元,出口创汇1376万美元;婺源各大小旅游景区设立三雕、歙砚、甲路伞的专柜和专卖店,其中江湾景区的砚台一条街,吸引了2000多名大畈村民从事歙砚加工、生产、销售。
六是宣传展览形式。以宣传促销体系为载体,展现旅游景区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果,充分发挥旅游手册、游客须知、宣传光碟、电子触摸屏、景区门票、书签、宣传册、纪录片、影视剧、书籍等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过集中展示、展览布设等手段,使其成为宣传非遗进旅游景区的有效载体。如龙虎山风景区的张天师传说,由年青道士在天师府讲经阁内每天向游客宣讲,并出售、赠送相关书籍;南昌樟树林文化创意生活公园通过展示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江西100多项非遗项目,使其成为城市文化休闲旅游的新热点。
三、推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应将非遗进旅游景区工程纳入地方政府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协调机构工作内容,将其作为提升景区品位、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明确本地非遗进旅游景区工作实施的主体单位,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相关工作取得实效。
2、分工协作推进。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本系统相关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加强对
接联系。旅游部门应负责做好旅游景区的综合协调和市场引导工作,指导景区提供场所和相关条件,并将旅游景区的非遗项目作为旅游宣传推广的重要内容。文化部门应负责做好项目的组织、策划、包装,指导非遗项目单位量身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雅俗共赏、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水利、文化、农业等部门应按照景区管理隶属关系,分别负责指导督促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博物馆与文保单位、休闲农业园等景区做好对接工作。宣传、文化、教育、广电、文联、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指导督促各类新闻媒体、文化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宣传推广工作。
3、提供支撑平台。旅游景区应主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搭建支撑平台,完善保障体系;非遗项目单位应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非遗进旅游景区工程提供坚实的保障。
4、精心规划设计。文化企业和旅游景区应精心包装,加强挖掘、整理、创编、研发非遗产品、演艺节目、旅游商品,明确各地非遗进旅游景区的场地、方式、品种,制订详细实施方案,确保取得良好的成效。
5、加强宣传推广。旅游部门应将非遗进旅游景区工程纳入各种精品旅游线路,作为旅游宣传的亮点给予重点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强推广力度,使其成为传播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基地。
6、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非遗项目单位与旅游景区企业合作、合资、交叉持股等多种形式,形成非遗与旅游景区良性互动、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的新格局。
7、落实扶持资金。政府应筹措一定资金用于非遗进旅游景区工程奖励。文化部门将非遗进旅游景区工程纳入“文化下乡”总体工程,给予同等政策支持。景区根据活动需要,安排活动资金预算,保证非遗进旅游景区工程顺利开展。
8、加强示范引导。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本地区非遗进旅游景区工程的指导,并及时总结经验,树立示范典型,大力进行推广。对于工作积极、举措有力、效果明显的单位,应给予适当奖励。
(作者单位: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