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遗产地旅游如何让原住民受益

2014-4-23 1:55:00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进入论坛
    遗产地旅游如何让原住民受益
哈尼梯田如果不发展旅游业,其蕴含的潜在旅游价值无法得以实现,当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不可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 张凌云 孙业红

  随着我国世界遗产数量的增加,遗产地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类型。然而,不断升温的遗产地旅游将遗产资源置于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境地,也引发了游客对遗产类景区门票涨价的诟病。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不仅到元阳的游客多了,当地村民参与旅游的人也多了,但是当地村民生活的改变远没有期待中的大。一位村民说:“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梯田的主人,有时候又觉得不是。”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属于农业遗产,这是一种特殊类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至今仍“活着”的遗产。哈尼梯田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壮观的景观价值,而是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当地居民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遗产旅游的建设者。

  在当地人看来,梯田就是一种生计而已。这曾经是他们唯一的生计选择,因为别无选择才成就了这千年的美景,成就了今天的世界遗产。但现在令当地村民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劳作除了收获田里的庄稼外,还产出了经济上的“正外部效应”(即旅游景观价值),但这种溢出价值的产权应该归谁所有?这种依附于村民们辛勤劳作而形成的壮美景观价值,其实是旅游搭了农业的便车。

  部分当地有商业头脑的村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从事旅游接待,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交通,甚至背包、指路等服务。事实上,元阳梯田从1997年就开始接待游客了。位于新街镇的箐口村是最早从事接待的旅游村,村里出现了农家乐等旅游接待住宿户,村民们自发为游客提供短途的交通服务,也会根据游客的需求组织哈尼族歌舞表演,当地政府也为该村提供了房屋修缮、道路改善等基础设施服务。位于老虎嘴梯田附近的勐品村是彝族村,村民性格开朗外向,妇女精于刺绣,为梯田观光客提供特色背包、纪念品销售等服务。旅游业正在为村民们提供另一种谋生选择。

  然而,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开发商开始进入,统筹了哈尼梯田地区所有的旅游业务,在景观优美的梯田区修建了围栏,并向游客收取梯田旅游门票,征用村民的土地。很多村民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是,世代耕种的梯田,为何让别人围起来收费?世代居住的家园,为何带亲戚回家也要买门票进入?旅游公司原本承诺给他们的每年只有100元的补偿费为何迟迟不能兑现?

  这些问题不仅他们想不明白,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也想不通。他们来看当地村民种的田,为何要向外来的公司缴纳180元的高额门票?为何耕种梯田的农户反而自己没有权利在景区自由售卖自家的农产品?这又回到上述讨论的问题,由梯田产生的溢出价值当归谁所有?应该看到,哈尼梯田如果不发展旅游业,其蕴含的潜在旅游价值无法得以实现,当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不可能得到较大的改善。要实现这一价值确实需要资金和智力方面的投入,需要改善可进入性和接待条件以及对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如果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商由此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不能是全部)也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如何公平地分配由此产生的经营利润?

  笔者认为,如果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话,那就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引进外来开发商或运营商的话,必须承诺在兼顾社会效益(政府监督)、生态效益(第三方专业机构监测)的硬约束前提下,获取经济效益;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在弥补完当地相关村民因旅游开发而受到的损失后,利润还要让村民等相关利益方分享;外来开发商或运营商的选择应运用市场机制择优引进,价高者得。当然,也可以采用村民参股方式,甚至可以直接以参加农田劳动作为投入(实际是对梯田景观的外部经济收益予以部分确权),风险共担,利润共享。

  总之,解决类似于哈尼梯田这样的遗产旅游问题,必须创新制度安排。事实上,当地村民既是哈尼梯田的劳动者,也是梯田景观的建筑师。目前,一些村寨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谋生,不再留下务农,而是由胼手胝足的长辈继续耕作。长此以往,对哈尼梯田景观势必会造成不利影响。

  哈尼梯田作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任何人不能通过牺牲或剥夺这些文化财富的创造者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哈尼梯田的创作者有权通过创造景观财富而过上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


编辑:秦人
关键词:遗产地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