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文<沈仲亮 来源:中国旅游报·乡村周末
1751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那年,他41岁。此后,乾隆对于下江南似乎就上了瘾。
关于乾隆下江南的目的,野史中充斥着种种“戏说”。最狗血的剧情是,“私生子”乾隆是为了到江南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就是据此推衍而来的。
事实上,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是带着皇太后即自己的母亲去的,“寻亲说”自然不值一驳。
看看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报批流程,不难发现此行之“不易”:先是江浙地方官作为民意代表痛哭流涕地恳请乾隆下来“临幸”;然后,大学士们有模有样地进行可行性论证,翻破了史书典籍,再高举康熙南巡的先例,建议乾隆顺应“民意”;终于轮到乾隆帝发挥了,他“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臣子的请求——尽管此前他曾反复向他们“暗示”下江南的众多益处。
一番“卖力吆喝”加“顺水推舟”之后,乾隆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他1月就出了京,直到5月才回来,巡游全程历时4个多月。
与那些风花雪月的“戏说”相比,真实的“下江南”显得琐屑而乏味:乾隆从河北出发,途经山东到江苏淮安,然后改乘龙舟,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先后到达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苏州、杭州。回京时,乾隆绕道南京,再到泰安,直到回圆明园“休养生息”。
去程中,乾隆确实视察了河工堤防,例如高家堰、蒋家坝。但除此之外的大部分都是景点,例如镇江焦山、苏州范仲淹祠、吴县“香雪海”、嘉兴南湖、杭州西湖等。一路上,意气风发的乾隆写了很多诗,也题了很多匾额。
当然,去程中安排那么多景点,不给出点解释是不够“完美”的。最终,各路人马都心领神会地将此解释为,皇帝是为了陪母亲散心以彰显孝道。事实上,那一年也正是皇太后六十大寿。
回程中,乾隆进行了两次著名的祭拜。一次在南京祭拜明太祖陵,向江南文人示好;另一次在泰安登泰山祭祀,向儒家文化致敬。这就是“一代明君”的作为,游玩之余依然想着笼络人心、维护江山社稷。
第一次下江南,乾隆给当地带去了丰厚的“见面礼”:他下旨免除乾隆元年至十三年江苏积欠赋银228万两、安徽积欠赋银30余万两,以及浙江当年应征银30万两。六下江南共免银1000万两以上。
然而,高额的“见面礼”并不能抵消其“扰民”的争议。据史料统计,乾隆每次下江南,随驾的官兵约为3000名、役夫几千名,动用6000多匹马、四五百只船,耗银百万以上。
晚年,乾隆对下江南的“恶果”做了深刻的反省。他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此后,清朝的皇帝再也没有搞过隆重的“天子巡游”。封建帝王的这一“爱好”就此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