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方式的有益尝试

2014-4-23 11:24: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方式的有益尝试

《中国谜语大会》于2月11日至1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连续3期直播。据统计,它的首播和重播一共吸引了2.8亿多电视观众收看,3场直播共有206万人同步参与实时猜谜。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泛好评,但也有少数学人提出了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无论褒贬,这都为文艺精品创作拓展了思路。

3月5日,中央电视台在京举行“创新节目模式 传承传统文化——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肯定了这一节目的文化内涵,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其传播意义。

对谜语文化传承产生积极作用

谜语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形态,它的题材无限丰富:有字谜、灯谜、典故谜、生肖谜、名人谜、名著谜、事谜、物谜……这些表明这座文化迷宫的迷人魅力,而它的奥妙还来自于庞杂神秘的技术技巧。与会者认为,谜语里深藏着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理念与传统,应予以继承、弘扬。

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姜文清说:“《中国谜语大会》播出以后,中小学老师中有人试图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灯谜的元素,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些中学向中华谜委会提出要建立谜语传承教学基地。这些情况都说明该节目对谜语文化传承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说:“谜语里有政治、宗教、哲学、伦理、道德、信仰、风俗、文化、文学、文艺等等,所谓方寸之间,寓万千气象是也。”

创新形式 分享文化

作为现代科技传媒制作播出的《中国谜语大会》集文化、娱乐为一体,与会者认为,节目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方式上给出了若干启示。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在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上积极创新,以更好的、更多样的、更容易让受众接受的方式来表现。《中国谜语大会》大部分都是新创作的谜语,有少部分的千古之谜,大部分的民众自发设计的谜语中投射出了强烈的时代感。另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与现代的传播方式相结合。这次是在我台综合频道进行连续三天的直播,在直播状态下完成了与观众的互动,这种现代的传播方式效果很好。”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舒东举例说,《中国谜语大会》有一个谜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它的谜底是“新浪微博”。谜面是南唐词人冯延巳词作《谒金门》中的名句,又把现代网络社会的特点融在里面,传统文化发出了新芽。

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晋延林从“台网融合”等角度作出评价:在《中国谜语大会》节目直播过程中,电视观众通过下载央视客户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发送短信到12114平台,可以跟选手同步猜谜,结果可以在电视屏幕上及时呈现。观众还可以跟随主持人发布的口令,通过客户端摇一摇手机赢取节目奖品。这些创新,极大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新媒体和电视构成了《中国谜语大会》的重要传播方式,成功将电视传统的单向传播拓展为电视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传播,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添了新的魅力和生命力。

激发电视节目的文化效能

中国电视如何在好看、收视率高、高效益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社会效能和文化效能?《中国谜语大会》节目中所用谜语面向社会征集,由几十位文化名人担任出谜嘉宾。比赛现场还开设了访谈嘉宾区,由文化学者现场点评。与会者认为该节目对传承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出了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传统文化说白了就是人伦物理,灯谜从形式上讲重塑了人伦;从内容上指向了物理。人伦物理都讲清楚了,是很了不起的。”向云驹说:“《中国谜语大会》抓住了元宵节全民猜谜的民俗传统,通过台网融合、多媒体互动实现了受众广泛的互动和参与,为电视民俗化开辟了全新的途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感慨:“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电视节目几乎都是似乎不搞引进就没有办法成功,几乎所有高收视率节目都是洋版本的移植,而《中国谜语大会》证明靠本土原创是完全可行的。”(记者 刘 茜)


编辑:秦人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方式的有益尝试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