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中国文化传媒网陕西频道讯(记者任璞综合报道)日前,媒体报道西安市灞桥区正在一片没有任何建筑遗存的遗址上筹建韩信墓遗址公园。一些专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或认为这里“交通便利,与华清池、兵马俑都在一条线上,非常适合文化类旅游项目的开发”,或建议利用当地的遗址、文化资源,将园区建设和研究展示结合起来,形成“名将文化”和“谋略文化”,建成西安又一个文化特色旅游的热点。不过,对于这座遗址公园的准确命名或许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在山西省灵石和江苏淮阴也各有一处韩信墓。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助刘邦灭项羽夺天下,韩信功高无二,以至于刘邦曾向其许下“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刀不死”的承诺。然而,历史上功高盖主引来杀身之祸的例子并不鲜见,韩信正是这样的悲剧人物。由于担心韩信谋权篡位,公元196年,趁刘邦外出征战之际,吕后联合萧何设计将韩信杀死在长安长乐宫。韩信死后,留下三处墓葬,分别是山西墓,陕西墓和江苏淮阴墓。
山西灵石县有韩信墓一座。据明朝万历二十九年《灵石县志》记载:“韩信岭在县南二十里。汉高帝远征,吕后杀信未央,乃遣人函首送帝,值帝还兵此处,葬其首级于岭上,后人即其墓庙祀之。” 根据这份史料,山西灵石县韩信墓中所葬为韩信首级。现存韩信墓丘方圆30米,高10米,墓外原有砖切围墙,内有1米多宽的通道,墓前现遗存有青石刻“汉淮阴侯墓”碑一通。墓前建有韩信庙,祠庙坐北朝南,始建于金明昌年间,山西灵石县人民政府于1994年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淮阴(在今江苏淮安市)亦有韩信墓葬一座,并有淮阴侯祠。有人说这处墓是衣冠冢。据《西汉演义》的说法,韩信死后,刘邦要杀曾劝韩信自立为王的同乡谋士蒯通,蒯通喊冤说他只是各为其主,于是刘邦赦免了蒯通死罪,反要重用他,蒯通没有答应,请求刘邦让他把韩信的头颅带回淮阴老家安葬,刘邦感其忠义,同意了他的请求,所以韩信家乡就有了墓和祠堂。韩侯祠是淮安城著名的名胜古迹。1959年和1982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
相比之下,陕西韩信墓遗址上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但当地文献资料中却不乏记载。
陕西西安市的韩信墓位于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这里埋葬着韩信的身躯。据《咸宁县志》卷十四的《陵墓志》中记载:淮阴侯韩信墓在古长安城东三十里,新店墓前有庙。淮阴侯韩信墓为一奇特古冢,五丈见方,形似馒头,上有四棵千年古柏高耸古冢之上。冢的南侧立一龟座石碑,上书“汉淮阴侯韩信之墓”,为大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立石题字。
《灞桥文史资料》记载:“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兼左都御史毕源为韩信墓立碑:‘汉淮阴侯韩公信墓。’抗日战争期间墓旁三株古柏被焚。‘文革’期间,碑楼破坏,墓碑被推倒,农民取土,墓冢夷为平地。” 而破损的碑基和裂成几块的碑身上部,被弃置于原址。前些年有人将残破碑基和碑石碎块收集迁移到附近的市第八十中学存放。现墓碑存于灞桥文化馆,而残碑则留在位于新筑镇新农村的市八十中校内,原址上已经没有任何建筑遗存。
韩信被草草葬于灞桥,其故冢在“文革”动乱中被夷为平地,令人遗憾;但灞桥地区民间关于韩信的故事和传说却历经两千年而不衰。当地63岁的村民冯振海讲了“火烧十三村”传说,据说,韩信被吕后和萧何设计屈杀于未央宫后,头颅却轱辘辘地滚出了宫门,在灞河以西的一洼水边漱了漱口,便凫水过了灞河,在河东停下辨别了方向,之后便朝东横冲直撞地兜圈子,以寻吕后的娘家吕家堡报仇,东海龙王出面化解,事后当地百姓感谢龙王恩德在此修庙祭祀。
韩信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从韩信的人生轨迹中,得到许多深刻的启示,与此同时,对韩信墓遗址的保护也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为此,西安市灞桥区政府已经规划在新筑镇新农村建设一座韩信墓遗址公园。相关也专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文化交流学者家曹卫民认为:“这里交通便利,与华清池、兵马俑都在一条线上,非常适合文化类旅游项目的开发。”他还提出建议,在公园内建立古代兵器博物馆,并设立兵法研究机构,“这与韩信一代名将的身份非常符合。”
孙子兵法专家刘军成认为,在古代军事研究上,韩信是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汉书》中记载他著有‘韩信三篇’,这是他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可惜没有流传下来,但他‘兵家智圣’的地位不容置疑。”他建议利用当地的遗址、文化资源,将园区建设和研究展示结合起来,形成“名将文化”和“谋略文化”,建成西安又一个文化特色旅游的热点。
据悉,新农村目前正在做修建韩信墓遗址公园的筹备工作。不久以后,这里将出现怎样一座的遗址公园,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