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最强大脑》制作要领之一——利用名人效应,请有影响力和高关注度的人。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日前收官。节目播出3个月以来创造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多个奇迹,收视率和口碑节节攀升,“让科学流行起来”成为一个另类的口号。一档科学节目,何以引起全民围观?
“在所有电视节目当中,社会教育类节目最难做好,而社教类节目中,科学节目又是最难的,只要沾科学,基本上不要指望有收视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胡智锋表示。
“科学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并非鲜见,常规如纪录片、纪实栏目,寓教于乐式如益智答题、竞赛游戏等。但内容多为常识普及,表现手法单一,收视无法独当一面。
而对于《最强大脑》的成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原因在于拓宽了综艺节目的边界,增加了综艺节目的层次,向智力和知识含量方向努力,吻合当下节目创新趋势,也符合市场差异化的需要。
创作思路决定呈现方式。央视对科学类选题也做过不少尝试,如《发明梦工厂》、《是真的吗?》等。但《最强大脑》的选题方向更聚焦,不是为了科技产品的商用,也不是为了“辟谣”,而是试图以酷炫的方式引发人们对“脑科学”求索的兴趣。
“我们看中这个节目模式两点,一是脑力的竞技,一是新、奇、特。”《最强大脑》制作人王刚在2013年5月戛纳电视节上相中了这档源自德国的节目模式《Super Brain》。他相信,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对智能和智能拥有者追求和倾慕的元素,所以观众会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另外,一定要“好看”,调动起人们对科学的欲望。“原版是一年一次大型直播娱乐秀,只是对脑力技巧性的比拼,没有科学探究。”为此,江苏卫视对原版进行了颠覆式本土化改造。第一,改原版一年一度的赛事性娱乐秀为季播节目;第二,开创性设计了科学评分体系,包括评判标准、打分机制、角色设置等。同时,启用高规格舞美、道具和一线名人嘉宾助阵。
江苏卫视副总监、项目部主任王培杰总结《最强大脑》的制作要领时表示:一是利用名人效应,请有影响力和高关注度的人。从李彦宏、周杰伦、章子怡、林丹,到“都教授”金秀贤,均是一线名人。二是打造视效大片。舞台声光电的效果颇为用心,大量高品质道具更是抢眼。节目中出现的大量道具是目前为止江苏卫视最高规格,道具成本占节目制作成本的1/3,是花费最多的部分。三是突出制造悬念感。“在后期制作放大悬念,让观众有期待并有代入感。作为一档科学节目,我们采用了话题碰撞的方式,激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和探讨。”王培杰表示。
如今,除了新闻节目外,定义分明、血统纯正的类型节目几乎已经不存在。在各个细节上都追求高配置的《最强大脑》也混搭了多种电视呈现手法,拉近人们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为了保证《最强大脑》各个案例的科学性,江苏卫视组织了高质量的中外专家顾问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魏坤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等都深度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在严肃的科学之外,江苏卫视调动了一切可以激发观众收视期待的资源和方法。
而谈及这档节目的制作,王培杰和王刚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词“极致”。“也不是刻意追求,但江苏卫视的节目路径似乎是这样走下来的。”王刚表示。从最初的《人间》、《非诚勿扰》,再到《星跳水立方》、《最强大脑》,江苏卫视出品的节目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性”,甚至不会有“第二季”。据悉,王刚团队从去年5月份开始对全国脑力能人进行地毯式搜索,大半年时间形成的人才库也不过二三百人,节目录制从中选取了30多人。“脑力达人就这么多,不像歌唱选手或舞蹈选手,每年都会有人才出现。”王刚说,脑力达人资源的稀缺,成为不考虑“第二季”的最大原因。(张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