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世界上最早进入商业流通的人工录音载体蜡筒,它通过声波振动带动刻刀刻出音槽保存声音。
“中华老唱片保护工程”成果展今天起至本周日在上海锦江饭店锦楠楼举行。展览将半个多世纪前的声音与尘封已久的文件重现于大众眼前。
2012年,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启动的“中华老唱片保护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对1920—1990年代约10万面唱片金属模板的录音、与这些模板相关的文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老唱片数字资源数据库。这些声音和文字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唱片业发展历程。
1930年代末的百代公司总目录清晰记录当时的节目,分类巨细,除成套的唱片如京剧《玉堂春》、《武家坡》、《四郎探母》专门列出外,平剧、川陕晋鲁楚湘滇潮汕戏剧、北方杂剧、南腔北调、电影歌曲、艺术歌曲、中西音乐广东歌剧等,目录内容长达九页,可见当时唱片录音地域之广、曲目之多、唱片业之繁荣。
展品之一百代京剧单页目录更耐人回味。工作人员介绍,从目录唱片编号判断,它的时间比百代公司总目录更早。虽然展品有破损,仍能清晰地看到目录页下方标注有百代唱片的定价:一枚十二寸片三元、一枚十寸黑片两元二、一枚十寸蓝片两元一。该目录上方有一枚大连仁和福绸缎庄的印章,绸缎庄地名为千代田町五番地。可见早在1930年代初期,百代唱片已畅销到日本殖民时期的大连,绸缎庄是当时唱片分销点。
中唱公司表示,在文件整理过程中,像这类由外地商户代理代销唱片的实例还有不少,如一封由绍兴眼镜行写来的信件,记录着商铺与百代公司商讨代理唱片售卖细节。
爱迪生发明的最早的蜡筒唱片、早期录音用的蜡盘、金属模板、手摇唱机等也将首度现身展会现场。观众还能看到多张经由金属模板录音采集修复后,重又复刻的黑胶唱片,这些黑胶唱片中,除了周璇、白光、姚莉、李香兰等诸多演唱上海老歌的明星外,共同录制的《四五花洞》也在其中。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还精挑20首上海老歌作品,制作主题“忆·上海”纪念CD。音源以24bit/192kHz对原始金属模板进行重新录音采样,运用现代的音频技术对不足部分进行修复改善,实现了历史录音与现代音响技术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