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百年前胡氏父子倾尽家财编纂“金华丛书” 现重修

2014-4-21 4:13:00  来源:钱江晚报          2014年04月17日11:09    字号:T  进入论坛
    历时7年,成书200册,收录文献877种,约64万页,堆起来有3层楼高。昨天,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金华市委、市政府耗资数百万元完成的《重修金华丛书》正式发行。,百年前胡氏父子倾尽家财编纂“金华丛书” 现重修

历时7年,成书200册,收录文献877种,约64万页,堆起来有3层楼高。昨天,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金华市委、市政府耗资数百万元完成的《重修金华丛书》正式发行。

这套丛书有什么价值呢?它浓缩了千年八婺文化的典籍,是金华有史以来最完整、最有价值的文献。可以被称为是金华人自己的“四库全书”。

这部丛书

百年间曾流传于多国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重修金华丛书》主编之一黄灵庚教授说,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名家辈出:吕祖谦、王柏、许谦、陈亮、宋濂、李渔……不仅在省内,在全国也首屈一指。

历史上的金华士人一直有自觉搜集整理乡贤文献的传统。其代表作就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永康胡凤丹、胡宗懋父子所编的《金华丛书》和《续金华丛书》。

前者是胡凤丹“精心校订,十载寒窗”,按经、史、子、集四部编纂刻印成,共340册。这是金华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汇集地方文献。后者是胡宗懋继其父未竟之业,在父亲找到70种存书的基础上,又陆续找到了42种后,修成。共120册。两部书合计收录112种,460册,约4600万字。

那么,后来者都是如何看待《金华丛书》呢?

1946年胡适到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与“何氏三杰”之一、史学泰斗何炳棣共进晚餐。

得知何炳棣原籍金华,胡适立即谈到金华南宋时人文之盛:“试看现存的《金华丛书》多么了不起。”

《金华丛书》的问世,可以说开一代编纂地方性丛书之先河。清代著名藏书家傅增湘也说,有了《金华丛书》后,省内各地“皆踵金华而起”,纷纷编修丛书。

《金华丛书》为保存和传播南宋至元初的婺学作出巨大贡献,百年间,先后翻印了四次,流传于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国家。

父亲倾尽家财,儿子辞去公职

编成丛书,辑刻金华先贤著作

胡氏父子是谁?为什么要花费精力做这样一件事呢?

据史料记载,胡凤丹(1828~1890)是永康人,家境殷实,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清同治六年(1867)胡凤丹曾到武昌湖北书局,主持局务,编书、刻书的爱好成了他的主业。

当时,江浙一带的珍贵书籍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乱,损毁很多。为抢救金华先贤文献,胡凤丹多方搜求、汇集,后来,他又到杭州开设“退补斋”书局,专门刻印金华文献,并从《四库存目》中录出金华籍名人遗著书目165种。

白天忙于签批各种公文,晚上则抄书、校书,写序言,常常熬到深更半夜。每晚胡凤丹亲手抄写的书稿,叠在桌上有近两尺高。

胡凤丹以“金华文萃”的名目刻印,分经、史、子、集四部,汇集了唐朝到明代的67种古籍。

自己掏腰包编书、出书,为这部《丛书》,胡凤丹可谓倾尽了家产。后来病重到说不出话,儿子宗懋跪在眼前,他再三用手指着书桌上未来得及整理的书堆。直到儿子“泣血受命”,才合上双眼。

宗懋是胡凤丹的第四子,酷爱读书,曾就任奉化县一个教职。业余时间,他致力于整理父亲生前所辑刻书籍。光绪二十一年(1895),终于把《金华丛书》结集出版。

光绪二十九年(1903),胡宗懋再次参加科举,考中举人,当了直隶州知州。1919年,辞去公职,定居天津,专心一意为完成父亲的遗命而奔波。

史料记载,有段时间,胡宗懋为了搜集资料,每天从住处到城北京师图书馆来回奔波10多公里,数九寒天,怀揣干粮,冒着大风雪出门,中午就用干粮充饥。有时来不及带干粮,为多抄书就忍饥挨饿一天。

历经10年,胡宗懋终于完成辑刻家乡先贤著作经、史、子、集共58种,于1924年成书120册,名为《续金华丛书》。

百年后,后人用7年重修丛书

它成为最全备的金华文献

当年胡氏父子编纂两部,投入了毕生精力。但受条件、精力和财力所限,它们只辑录了明代以前的文献,且有许多遗漏。

“重编《金华丛书》,把资料搜集完整,把‘家底’摸清楚,也是做一番保护。”黄灵庚教授说,2008年重修项目启动时,他们就定下了一条“规矩”:凡是金华籍作者的书,或者是非金华人而专写金华的著作都要辑集在内,下限到晚清,务必收录齐全,至少在一百年之内,不要让后人重复做这样的事情。

《重修金华丛书》在保留前两部《丛书》的前提下,增加了之前所缺佚的金华文献,辑为“金华丛书三编”。编纂组最后大致统计出金华历史上的书有6700多种,包括已散佚不传的在内,今天能查到其收藏出处的有920多种,《重编金华丛书》收录了其中的877种。

为了寻找和搜集这877种图书文献,过去7年,他们背着扫描仪,几乎跑遍所有收藏文献部门,在金华各县市区找到300多种,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地找到400多种,还搜集、汇编了许多家谱内容。

最后,《重修金华丛书》对所收每种书的版本、真伪都进行了审定,并撰写提要,包括作者祖籍、履历、生卒以及版本流传情况,介绍了书的基本内容、文献价值以及优缺点。所以,丛书不仅是全备的金华文献,也是可信的文献。

市民可以到各县市图书馆借阅重编的丛书

黄灵庚介绍,《丛书》收录的主要是清代以前金华先贤的著作,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史学类文章较为丰富。不过,这些古籍资料大部分是文言文,文章大多没有断过句,一般市民读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但《丛书》中也有不少可读性强的文章。像李渔的小说剧本,通俗易懂;清代一些诗文,比如张作楠的诗歌,读来朗朗上口。

由于成本高,《丛书》目前一共印刷了150套,将配置到金华市本级、各县市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部分高校图书馆,市民可以借阅。


编辑:秦人
关键词:金华丛书 丛书  胡凤丹  重修金华 编纂  收录  胡宗懋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