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张大千作品引质疑 收藏家称其是典型商业画家

2014-4-21 10:42:00  来源:广州日报  进入论坛
    春拍在即,如无意外,张大千的作品又将领衔整个近现代书画板块。据统计,去年春拍,张大千就以14.42亿元的成交总额,蝉联艺术家成交总额冠军宝座;2011年,张大千的作品更以34.89亿元的拍卖额荣膺世界,张大千作品引质疑 收藏家称其是典型商业画家

张大千《松风晓霭图》 中国画

张大千《泼彩雾中荷》 中国画

张大千《墨荷》 中国画

张大千《前赤壁赋图》 中国画

春拍在即,如无意外,张大千的作品又将领衔整个近现代书画板块。据统计,去年春拍,张大千就以14.42亿元的成交总额,蝉联艺术家成交总额冠军宝座;2011年,张大千的作品更以34.89亿元的拍卖额荣膺世界艺术拍卖市场首位。

但是,对张大千作品的质疑之声也接连不断,如著名学者傅雷就曾说他“江湖习气可慨可憎”。今天,也有人认为“张大千称不上大艺术家,只能算一个大画师”。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张大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是贵得有理还是市场气数终有尽日?业界专家展开了论辩。

正方

收藏家郭庆祥——张大千是典型商业画家而非艺术大师

我一直认为,张大千是中国非常典型的商业画家,和艺术大师毫不相干。他的作品之所以价格这么高,完全是炒出来的。大家都很清楚,他年轻的时候就很善于运作。现在他的作品能够被爆炒,原因在于中国人的美育程度太差,不懂艺术的人太多,就像吴冠中先生所说的“美盲比文盲还多”。对于什么是原创、什么是美,收藏家或投资者只会人云亦云,自己并不懂。

要说书画技术全面,张大千自然不在话下。尤其是在古书画造假、临摹方面,他确实做得很高超,以仿作几可乱真而闻名画坛,但那只能算是一个技术工人的活,水平再高充其量也只能叫画师或画匠,跟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像工艺品再好也只是工艺品一样。

即便是张大千最受热捧的泼彩,也并非他的首创和独有风格,更何况张大千晚年的泼彩画,主要是因为其眼疾不能大篇幅地画比较工细的作品,所以借鉴古人之泼墨技法在自己的画面上而已,构图、笔法、墨法等均没有个性化的创造。而他的泼彩也不是同时代人中最出彩的,刘海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尝试过泼墨山水画创作,五十年代以后跟泼彩结合,进行了有意识的创作实验。张大千开始泼彩画创作,同样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不比刘海粟早。更要紧的是,刘海粟在泼彩上做得比张大千好多了,他的作品显得大气、有冲击力;而张大千总要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上补一小人儿、加一小船,以显得漂亮、秀气。事实上,这样的精雕细琢不过是为了迎合他人,获取商业价值,让画作卖出好价钱,个性则全然被湮没了。

当然,商业画家本身没什么问题,他在艺术上爱怎么见风使舵都是他的事,能将几千元钱的东西卖到几百万元,也是他的能耐,但社会把他捧得那么高就有问题了。今天的投资者还愿意花几百万元去买实价几千元的东西,只能说自己的眼光有所欠缺。我始终认为,随着社会美育水平的提高,张大千和齐白石的作品,必定要从天价的云端跌落,回到正常、合理的价位。

收藏家冯毅——市场炒作太盛 价位高得离谱

张大千在艺术上确实有点成就,他跟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一样,在同时代人中属于画得比较好的,也带出了一批学生、徒弟。但现在张大千和齐白石的作品常常卖得比唐寅、仇英等明清画家的作品贵,甚至卖得比青铜器贵,这就很离谱了,说明市场上虚火太旺、炒作太盛。

我们可以从张大千作品这二三十年来价格飙升的程度入手来进行分析:上世纪90年代,张大千的作品还非常便宜,最好的作品也就卖七八千元;2001年,最近刚刚完璧归国的青铜重器“皿方罍”,在美国拍出了900多万美元,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价,当时张大千的作品也就几万美元;而今天,张大千的作品动辄几千万元、上亿元,已企及甚至高于很多青铜重器的价格。

据说,国内某博物馆想买一两百张张大千的作品充门面,假设平均一张一两千万元,那一两百张得多少钱?值得吗?中国台湾的林百里,手里有上千张张大千的精品,你花几百亿元去买,又能跟林百里比吗?这样做只能是帮着人家炒作,把张大千的作品价格继续往高处抬。如果花两百个亿将国外上拍的青铜重器都买回来,那才叫镇馆有宝。

青铜器是没人炒作的,因为量太有限了,你看每次香港拍卖,青铜器有多少?而近代书画又有多少?中国人花高价去买张大千之类的近代书画作品,不买穷买颓才怪!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大家都想不明白?那倒未必。主要是中国多数买家眼里只盯着钱,总想着今天买进明天就翻一倍,这才让炒作者有机可乘。

反方

画家、评论家梁江——世界影响决定其贵得有理

张大千作品的市场价格跟他的艺术造诣是否完全相符,在当前处于失范状态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讨论,并无太大意义。但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目光来看待他,清晰地认识到,迄今为止他仍然是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近现代画家,就会明白他的作品达到这样的高价无疑是好事。

作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张大千的作品能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达到比较高的价格,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画的认可,这个意义已经超出了张大千本人。如果在世界舞台上我们连一个拿得出手、卖得出高价的中国画家都没有,那就遑论中国画的世界影响力了。当然,张大千留下的作品比较多,确实为艺术品市场炒作他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我们都知道,当下市场上有很多艺术水准远不如张大千的作品,一样卖出天价。以此来论,张大千的作品价位再高,理由都是充分的。

早年,张大千学石涛、八大山人,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功力;上世纪40年代,他到敦煌面壁三年,临了很多壁画,后来他的青绿山水、泼彩,都有敦煌的文化因子在其中;抗战期间,他得到了董源的《潇湘图》和巨然的《秋江晚景图》两件名画,对董巨非常感兴趣,自诩“有以为是董巨复兴”了。除此之外,他还行万里路写生。因此,张大千的作品笔法多变,山水、人物、花鸟都很擅长,是一位全才式的画家。但是否我们就该要求他在所涉及的领域都要登峰造极、超出尘外?

艺术家个体能达到的水准总是有限的,每个人只能在某一角度有所创新,只要比前人多走了一步,就值得后来人肯定,如果他的创作还能给后来人带来启迪,那意义就更大了。而张大千的创作就有这样的艺术价值——他的泼墨、泼彩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引导作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把张大千放回到历史的语境中去解读:作为20世纪一位非常有突破性、创造力的艺术大家,张大千对中国画走向世界起到了很大作用。我想,现在不是“张大千”多了,而是“张大千”还太少。

画家庄小尖——在市场上稳居前列有其必然性

曾经我也认为张大千虽然文化功底、艺术准备都比其他画家好,但并没有创造出明显的个人风格,作品仍囿于传统,并未突破。后来,看到的张大千作品越多,对他的艺术历程了解越深,我逐渐意识到,张大千的画作在市场上一直稳居中国现当代画家的最前列,确实其来有自。

张大千的人生轨迹,跟绝大多数的中国画家不同。他天资高,出身好,诗词书法等传统文化积淀很深厚。不仅如此,他长大后对周围环境的培育,是同时代很多画家难以企及的。他一生当中朋友多、机会多,却几乎没有敌人,画坛中很多名家之间都有私人恩怨,彼此之间互相诟病,但再怎么难相处的画家,张大千都能相融相洽,达到了一种极高的为人境界。同时,他非常用功,从不浪费自己的天分,人家是一招鲜,他是全套武功。后来,张大千在印度待过,又去了巴西定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像他的泼彩,借鉴了西方,又不失中国画的神韵。另外,在大陆运动不断的年代,他每年都会到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或者某些国家办展览,乃至参与国际性的拍卖会,作品价格一直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中国画家。因此,张大千一辈子都过着别的艺术家难以比拟的富贵生活:富是指他经济方面从来都后顾无忧;贵是指他一直位于社会阶层中的金字塔顶端。

我们都清楚,艺术作品是一个人的性灵、品格的自然流露,张大千过的是贵族生活,秉承的是贵族精神,因此无论是他的水墨作品、大青绿还是后来的泼彩,都会散发出若隐若现的贵族化气息,他的雅俗共赏,是在极高的层面上达到的。这种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贵气,在现当代的中国少之又少。而真正的艺术,说到底都是贵族化的产物。对于想供养一张画作的人,也都愿意选择在精神上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作品,张大千的画作无疑是首选。虽然长期的市场培育也是一种积累,但他的作品备受市场追捧,最根本的还在于其中展现出来的贵族气度。

所以,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市场上,张大千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和难以复制性。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作品雅俗共赏 价格会很坚挺

一个艺术家能否长期为市场所认同,为收藏家所追捧,主要看三方面:一是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艺术水准的高低;三是作品在社会上的接受程度。

以此衡量,张大千的作品,整体艺术水准很高,有一批特别高端的文人画作品,又有大量雅俗共赏的创作,跟李可染、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等完全可以相提并论,当得上“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另外,张大千的传世作品比较多,便于流通推广,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因此,他的作品能够被藏家所热捧,价位一直居高不下,并非空穴来风,跟市场上一些硬推硬炒、价格虚高的作品有着本质区别。

按照艺术市场的规律看,张大千的作品价位还会一直很坚挺,不太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江粤军)


编辑:秦人
关键词: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 中国画家 中国画 张大千 同时代 中国画 中国 画家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