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孔子痛哭颜回是为何?

2014-4-21 10:14:00  来源:中华人文文化网  进入论坛
    颜回是孔子的爱徒之一,他在孔子心目中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与影响。《论语》中直接或间接论及颜回的内容大约有17处之多,其中第十二篇用颜回的名字为题。当颜回去世时,孔子极度悲伤而恸哭一场,并说,天亡我,天亡,孔子痛哭颜回是为何?

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爱徒之一,他在孔子心目中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与影响。《论语》中直接或间接论及颜回的内容大约有17处之多,其中第十二篇用颜回的名字为题。当颜回去世时,孔子极度悲伤而恸哭一场,并说,天亡我,天亡我:“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还对安慰他的人说,我不为这样的人悲伤到极度还为谁呢!“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篇》)。从十多处涉及颜回的内容分析,孔子哭逝去的颜回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感情因素。颜家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弟子,师生情谊深厚,两家交往长久。还在颜回小的时候,孔子就去颜回家里吃过饭,发现颜回是棵好苗子:有礼貌且好学,对生活的要求很随便。孔子称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篇》)。后来,颜回成了孔子的弟子又与孔子在外流亡。在一次围困中颜回与大伙走散了,当颜回赶上队伍时,孔子对颜回说“吾以汝为死矣”。颜回说“子在,回何敢死?”(《先进篇》)。当孔子看到颜回赶回队伍时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说:夫子在,我颜回怎么敢死!颜回对孔子的追随是出自真心的,不带任何功利的目的,所以才真诚地说出让人动感情的话来。后来,颜回死了,孔子的弟子们要厚葬他,孔子不同意:要求大伙依照颜回生前生活俭朴本性来办丧事。孔子说:“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孔子不愿自视与颜回的师生情如父子之情,既可为颜回的后事作主,又不违背颜回生前俭朴之风范,恰到好处地把握这一层特殊关系。

感情因素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孔子的母亲颜征在与颜回家族可能有某种渊源。孔子从小与母亲在曲阜阙里生活,而这里颜氏家族较有影响力,孔子与母亲孤儿寡母得到颜氏家族的帮助自不在话下。孔母颜氏早逝,孔子心中的念母情结挥之不去。感情因素还有一件事就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就在颜回去逝之前而先于孔子而逝,加上又听到消息说对自己忠心不二的弟子子路在卫国遇难,伤感之事接踵而来,这些因素在孔子心灵中是重创之伤,如何让他不恸哭!

二是学业与思想因素。孔子授徒三千,贤者七十。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孔子心目中,颜回首推为孔学的继承人,如今颜回早逝,孔子思想的传播可能就断了线,学业后继无人的悲痛只有孔子自己才有体会。

孔子希望弟子好学上进,颜回做到了。鲁哀公、季康子这些鲁国的国君与大夫都问过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都推举颜回。“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篇》)。孔子评价说:颜回是弟子中最好学的人,他从不把气出在别人身上,同样的过失,他决不犯第二次。可惜早逝,现在就没有听见这样好学的人了。既好学,又“不迁怒,不贰过”是真正的品学兼优,颜回做出了榜样!

孔子希望弟子会思考,颜回做到了。当孔子问另一高足子贡:你与颜回谁强些?子贡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篇》)。这里可把子贡的话看作是对颜回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高度评价。大意是:当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强些?子贡恭敬地回答说:我么,远不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番道理就可以推知十番道理,我呢?听到一点就是知道两点。孔子也承认子贡不如颜回。

孔子希望弟子用良好的精神状态推进学业,颜回做到了:“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篇》)。跟他谈论学问而能始终不怠惰的,只有颜回了呀。“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同上),孔子谈到颜回时说:我只见到他不断地前进,未曾见到他停下脚步。“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篇》)。孔子说:颜回对我并不是有什么实际帮助的人,可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孔子希望弟子学习和实践由他倡导的仁义道德,颜回做到了。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颜渊向孔请教为仁的道理,孔子说:为仁就是克制自己,循礼而行,仁是由自己去行的,不合礼制的言论与行为都不参与。颜回表示,我虽然不聪敏,一定做到老师这番话。“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篇》)。孔子评价说:颜回能长时间依仁而行,心志不移;别的人就只能偶然达到仁的境界罢了。

从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的内容看得出,颜回不仅悟性好,更主要的是与孔子在学术观点方面趋同;在仁义道德的传播和实践方面,颜回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这样一位得意门生的早逝,孔子当然是痛惜不已的。

难得有一位如此好学上进而又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孔子对颜回自然是珍爱有加。颜回先于孔子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伤,令孔子更加悲痛。


编辑:秦人
关键词:孔子 颜回 孔子痛哭颜回是为何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