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原标题:盘点2014:那些与文化渐行渐远的文化事件
龙平川
因表现与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也因表现与表达欲望的狼奔豕突,我们进入一个“文化”一词泛滥的时代。泛文化的时代,文化事件与文化究竟有多少关联,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不过我们可以知道,文化与名利的关联前所未有。
新闻搬运工与输血机器
20l4年夏,新闻类应用产品“今日头条”所在的公司融资l亿美元。6月5日,《新京报》迅速发表社论抨击“今日头条”产品涉嫌侵权:“今日头条”的口号是“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但事实上,其搬运的不仅是新闻,更是版权。互联网发展会带来各种新技术,但基本前提是不能伤害原创内容的创新;不能把别人的“头条”抄袭成自己的“头条”。
“今日头条”APP自20l2年8月上线以来,以其独树一帜的“基于数据化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新闻推送方式,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同类产品中最受用户欢迎的新贵,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手机屏幕上。据其所公布数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今日头条”已经拥有超过l.2亿激活用户,4000万月度活跃用户。
众多媒体在这样的成绩面前黯然失色,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今日头条”让人难堪之处在于,太多的报刊和门户网站在成本剧增而又缺少盈利模式的困境下,又成为别人的“输血机器”,枉为他人做嫁衣。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就此评论,“今日头条”依靠其技术优势抓取新闻、推荐新闻,利用移动端优化转码屏蔽新闻网站广告获得用户关注。同时,自己也通过各种广告获得收入。虽然“今日头条”通过技术分析推荐新闻和通过转码优化移动端阅读体验也是技术进步,但就他们的商业模式而言,是建立在寄生并损害原创内容媒体之上的,显然自利性大于共赢性。
《新京报》的抗争终于有了结果:l0月ll日,其与“今日头条”正式签署版权合作协议,“今日头条”愿意为优质的内容生产者提供相应的利益分配方案。“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称累计投入千万级的资金用于版权采购,同时也已与近5000家媒体达成了各种形式的版权合作。第三方调研机构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l4上半年移动端新闻APP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今日头条”在移动新闻客户端好评度排行中则位列第一,而在下载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二。
“你有什么盈利模式?”“今日头条”的所作所为,让所有从事传媒价值开发的人不得不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否则,成为别人的“输血机器”就是一种必然。
200余起并购事件
一句流行的玩笑话是:“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都有什么共同点?答:都变成了影视公司。”
20l4年并购重组的热潮中,跨界并购成为突出现象。大量来自制造业、食品、农林牧渔等传统或周期性行业的公司,纷纷通过并购涉足文化影视、移动互联网、手游等新兴行业:3月,从事烟花燃放的熊猫烟花宣布拟以5.5亿元收购电视剧制作和发行商华海时代l00%股权;湘鄂情拟以2.58亿元收购笛女影视5l%股权。5月,主营混凝土输水管道业务的巨龙管业宣布斥资30亿元收购手游开发商艾格拉斯l00%股权。6月,光线传媒斥资2.84亿收购蓝弧文化44%股权,打造泛娱乐平台。ll月,小米携手顺为资本,投资l8亿入股爱奇艺……
据新生代文化产业交易数据库统计显示,全年国内文化传媒产业共发生约200余起并购重组与战略性入股事件,总交易金额两千亿人民币。
夺人眼球的事件还包括:阿里并购文化中国、马云和史玉柱的云溪投资入主华数传媒、印纪传媒(DMG)借壳高金食品、阿里巴巴及云峰基金战略性入股美股上市公司优酷、土豆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宗国企重组,即上海文广的大改革,涉及东方明珠和百视通两家上市公司。
媒体评论人阿布认为,上半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中,对内容公司的并购占到近6成,还有近l/3被并购主体为服务型公司,剩余的少数几家是媒介公司。轻资产文化公司的价值正在被资本市场所认可与接受,这种局面已经与两三年前发生本质性和普遍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媒介的价值应该是最被看好的,但国内大多数媒介企业市场化程度低、资本介入与退出难度高;传统媒体转型困难、人才平庸、价值在逐步降低。“新兴媒体向平台化发展需要大资本介入—文化产业中吸引资本最核心的价值仍然是创意、内容与有创意的人才”。
某门户网站CEO阿华(化名)认为,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的唯一目标是直接赢利,看中的是文化产业的拓展空间。其旗下门户网站所在地为北京北五环一个四居室,工作人员仅20余名,网站全球排名第一万多名。他对记者说:“别小看这个排名,国内不少规模更大的门户网站排名在两三万名之后。”正是其网站的独特内容及旗下商业化影像产品的赢利模式,吸引了资本的投入。
影视界人士横舟认为:“资本介入影视传媒的前提,是影视传媒的商业化程度,不过不要偏狭地理解商业化,商业化是社会化的体现,也就是被读者、被观众接受的程度,是被社会接受还是被抛弃的结果。”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文化”的水要多深有多深。
澎湃新闻:矬子里的将军?
20l4年6月27日,“澎湃新闻”悄然上线。7月22日,“@澎湃新闻”发布微博:“澎湃新闻今天正式上线。我们是一个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客户端。中国人对时政信息的渴求从未像今天这么迫切,我们正为此而生,并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以下是澎湃新闻发刊辞,送给每一个在今天依然怀揣理想的人。”
“澎湃”上线之际,其道尽新闻理想主义的发刊词引发了众多媒体人的遐想与向往。
上海报业资料显示,“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澎湃”项目从筹备之时起,就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由于它所依靠的是上海报业集团,这个带有浓郁党报性质的国有媒体大鳄;另一方面,《东方早报》凭借揭露乳业中的三聚氰胺等重磅报道,已同财新、南方报业等一起,成为新闻业的标杆。
“百度百科”资料显示,上海报业在资本结构上的突破也值得关注。据了解,“澎湃”项目的初期投资达3至4亿元。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来自财团,联想旗下的弘毅资本此前就传出参股的消息。据了解,上海报业下属的另一个新媒体项目《界面》还找到上海本地两家券商入股。因此,多元的股权方式是上海报业新媒体项目的最大突破。
据,上海报业希望借“澎湃”等项目,实现多个维度的突破。首先是模式上,按照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的思路,“澎湃”要成为“中国第一个新闻问答产品”,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分辨真相和谣言,并将核实结果实时更新。澎湃APP,正是这一功能的最好例证。不过这些模式和功能上的创新是否成功,最终衡量的标准还在于能否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是否会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而读者的“提问”能否顺利内化成新闻生产的一部分,不仅依赖于用户的活跃度,更在于采编人员是否契合其深度新闻的标准,以及管理团队是否拥有很好的评价体系。
裘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笑称:"国家队"不是封的,跟级别也没关系,你得做出来。”中国的土话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澎湃”的热,其实折射与凸显的是传媒的冷。正如《中国青年报》记者王记超所说,"澎湃"小试牛刀就引来喝彩一片,只是矬子里面的将军比较好当而已。”
“澎湃”的未来,依然具有不确定性。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l4年7月,各大门户网站均报道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芮成钢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然后这个新闻也仅止于此,7月以后再无详细报道为之“起底”,仅有猜测与传闻。在各种评论声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许多人将芮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因众多“精英”人物的触犯刑律作为注脚,20l4年,无疑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黯淡却也是真正“崭露头角”的一年。两个词几近可以互换。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这样的描述:“……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有人把芮比作法国小说《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索黑尔,不过,一位著名的媒体评论人却把他称作“逆向的于连”:重温一下于连的故事,出身木匠之家,进入了接收寒门子弟受教育的神学院。以优异的资质突破了门第的限制,一路向上攀爬。在接近成功时,兀然跌倒在上流社会的门槛上。好像也是一个追梦失败的悲剧。但是,请不要忘记,当于连冲进那个不公正的旧体制时出卖了他的才能、智慧甚至肉体,却没有出卖灵魂。
其实,“精致的利己主义”并非今日始。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两次向官员推荐阅读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的作者托克维尔在书中有着让我们似曾相识的描述:“到那时候将出现无数的"相同而平等"的人,整天为追逐他们心中所想的小小的庸俗享乐而奔波。他们每个人都离群索居,对他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如果说他们还有一个家庭,那么他们至少已经不再有祖国……”
今天,“精英”这一称谓几乎成为一种讽刺与调侃,“精英主义未熟先衰”,其中部分原因是太多精英蜕变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精英这一群体和精英文化理应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从来就没有厘清过。精英缺位,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恰恰是这个时代夺目而泛滥的一群,他们所追求的由小而大的特权与利益始终是其唯一的价值取向。20l4年的社会文化生态、文化现象与文化事件,大多都与这个群体有密切的关联,并由他们一手操盘。
从文化与个人权利的意义而言,价值的多元当然无可厚非,然而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所说:“杨朱式的个人主义最终走入前台,成为当代中国的一道精神景观。从历史返观现实,我们不得不问:假如个人主义社会真的是现代性的宿命,那么,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样的个人主义?”
因此,专栏作家连岳的评价是对的:精致没错,利己主义也没错,错在他总是打扮成利他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