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萧山“周周有演出”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1183场
总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的萧山文化中心
朱军华 万 玲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地处钱塘江南岸,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辖有12个建制镇,14个街道,全区有常住人口151.3万人。出土的“跨湖桥文化”遗址距今有8000年历史,被誉为“浙江文明之曙光”。萧山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养育了西施、贺知章、张夏、杨时、汤金钊、朱凤标、毛奇龄、汤寿潜、蔡东藩、任伯年、李成虎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萧山区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去年该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杭州市萧山区委、区政府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致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该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努力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已经初步建成设施网络健全、保障制度完善、产品服务多元、组织支撑有力、绩效评估严格、科研成果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已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如区本级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各1家,建筑面积合计3.8万平方米,均为国家一级馆;综合性博物馆、专题性博物馆各1家;全区26个镇街均建成符合《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的文化广播站,各项指标符合文化部颁发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组建完成萧山区公共图书连锁服务体系(“4341”工程),共有镇街支馆26个、村(社区)分馆572个,民间博物馆6家,民间艺术馆18家。全区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均建成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室和品牌文化广场,公共文化设施完成率和覆盖率达100%,“村落30分钟”“社区15分钟”文化圈基本建成。
全区共有各类文化工作者960名,文化广播站工作人员183名,其中业务人员占80%以上。全区481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配备专职宣传文化员。全区各图书馆支馆、分馆有管理员696名,有各类文艺团队779支,成员30309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公共文化服务第一线,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该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公益性文化活动每年均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落实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高于“十一五”时期。有效的资金投入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全免费开放。据统计,2014年萧山图书馆图书借阅量为217万余册次,接待读者212万人次;办理新证8677本,各分支馆图书借阅量473335册次,接待读者103372人次。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年接待读者3.5万人次;数字图书馆年访问量207万人次、下载429G;区文化馆每年举办文艺辅导、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文化研讨等活动670次以上,参与者达近百万人次;萧山绍剧艺术中心常年下基层演出100场次以上。
萧山长年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如“千场文体活动下基层”“公共图书连锁服务”“湘湖讲堂”“2131电影下乡”“送书下乡”“周末剧场”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已连续举办五届的“跨湖桥文化节”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推出以“吴越千古情”为代表的一批文艺精品,深受群众欢迎。举办了13届的“萧山区文化艺术节”,已成为萧山文化品牌。每年一届的元宵系列活动、非遗日、未成年人读书节、中小学生艺术节、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届届出新招,真正成为群众文化盛宴。
萧山各镇街还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品牌艺术团节目资源“周周有演出、场场出精品”,通过“文化走亲”进行区域交流,年举办文化活动在100场次以上,受众人数达15万。去年全区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183场次,参与人数305万,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全省先进水平。
近年该区探索和创新文化供给方式,凡适合面向市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招标购买,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和提升了一批文艺团队,涌现出诸如“萧山区木管协会”“珍珍越剧沙龙金莲花艺术团”和“燕云艺术团”等杭州市星级艺术团队,较好地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为健全农村和基层文化工作长效机制,实施镇街年度文化工作实绩和目标考核制,近年来萧山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动态评估系统,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
在全面提升区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建设了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机制灵活、保障有力的镇街文体中心。村(社区)继续推进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方便群众就近、便捷地参加文化活动。重点推进“文化礼堂”建设。
文化服务已实现均等化,如萧山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全区各镇街(场)文化广播站,文化中心,图书馆支馆、分馆等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完善大型场馆残疾人专用设施。扎实推进送图书、送电影、送演出和“你点我送”等文化下乡活动,农民群众可以通过镇街文化站实行“菜单式”选择。推进“智慧文化”建设,公共图书连锁服务体系基于interlib系统,实现区域范围内文献信息资源统借统还、共建共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萧山支中心设备和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培训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萧山注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不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重点培养公共文化组织、策划、管理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本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关心爱护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稳定镇街社区文化队伍,同时加快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萧山区依托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同成立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基地”,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为繁荣文艺舞台,该区制定和出台了《“文艺精品工程”扶持办法》,激励和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在大型音画诗《一江好水幸福来》、新编绍剧《壮心不已》和音乐剧《@葛云飞》成功公演的同时,加快绍剧《湘湖情》和《兄弟山》的创演;在绍剧《跳无常》摘得全国优秀剧目推荐奖基础上,争取开启全省巡演。
经过多年务实有效的工作,萧山区已为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示范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要以更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组织好、落实好,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