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群众演员正在编排保康县原创民俗风情音画《荆山歌谣》
王承尧 陈俊燃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山城清溪河畔,楚文化长廊,数千群众兴高采烈地跳舞健身、徒步观景。如今的保康,能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的,不止是县城里的居民们,还有散居在山山水水间的农民群众。马桥镇黄龙观村文化活动室就是一个缩影:放学后的孩子们习惯去那里逗留,跟着老师跳舞,在电子阅览室里听故事;村民们茶余饭后也喜欢去那里坐坐,打牌下棋,跟着腰鼓队排练,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
今年一月,襄阳市政府召开了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保康县更是抢抓机遇,迅速行动,一场抓创建、迎国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活动骤然升温。保康县政府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资金预算优先安排,事业投入优先保障,仅2014年度,县级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就达到1500万元,其中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的设备购置、图书更新、免费开放补贴、组织公共文化活动、村级文化员补助等。成立了以县政府督导室为班底的督导队伍,先后两次对乡镇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推动了工作平衡开展。县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班子成员人人分工联系创建工作,具体指导两至三个乡镇,月平均深入乡镇两次以上,解决具体问题,协调关系,组织服务,推动工作,破解了一大批诸如资金困难、设施不足、服务不周的老大难问题。以“三室一厅”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接近尾声,星级村文化活动室规范工作正在启动。从县局内部选派了17名业务骨干力量,面向社会招聘了26名文化服务志愿者,到各个乡镇文化站定期开展服务,帮助工作。聘用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为全县261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了一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村级文化员,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即每年评选“模范文化员”“先进文化员”“优秀文化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着眼提高文化志愿者(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到今年8月底,对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实施培训达160余人次,培训率达70%以上。通过培训,不仅发现了基层文化力量,而且激活了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的热情。城关镇仙女河舞蹈队、马良镇皮影戏班子、歇马镇沮水巫音唢呐班、后坪镇农民画家孙本峰个人创办的本峰画室、两峪乡朝元根艺书法馆等一大批民间业余文艺团体,面向群众组织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少群众的精神追求:节庆性文化活动群众化、公益性文化活动生活化、广场性群众文化活动经常化、送文化下乡活动固定化、民俗性活动自办化,已成为常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