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为百姓编织“欢乐襄阳”幸福梦
襄阳市民喜迎文化部“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
吴 楠 时文燕
湖北襄阳是一座拥有28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汉水中游和鄂、豫、川、渝、陕毗邻地区最大的城市。这里人才辈出,曾孕育了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书画家米芾等一大批英才巨匠。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题,着力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鼎力打造“欢乐襄阳”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初步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老百姓“欢乐襄阳”的幸福梦想。
高度重视,服务供给网络化。襄阳市获得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资格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长别必雄同全市10个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签订创建工作责任状,要求各县(市、区)政府按照要求,对照创建标准,分解创建目标,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化建设放在首位,积极打造“城市15分钟、乡村30分钟”文化圈。襄阳市政府将“推进文体惠民,建设标准化乡镇(办事处)文化站(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作为创建工作重点,实现乡镇(办事处)有标准化文化站,村(社区)有标准化文化活动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市民文化广场等设施,以解决乡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人才匮乏等问题,促进全市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更多更好地惠及全民。
政府搭台,文化活动品牌化。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襄阳市政府坚持“政府搭台、百姓唱戏”,让全市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襄阳市已形成了“欢乐襄阳”“百里汉江文化长廊”“群星音乐厅”“汉江讲坛”等文化活动品牌。随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推进,襄阳市除市级公共文化品牌外,每个县(市、区)均已创立了1个至2个公共文化品牌,在全市掀起公共文化服务热潮,实现了城乡文化一体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目标。
社会参与,文化服务多元化。为实现公共文化多元化服务,襄阳市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方式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襄阳市文化局制定了《襄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社会化服务细则》,根据细则规定,襄阳市文化局从今年150场“欢乐襄阳”文化惠民活动项目中,选出50场面向社会法人单位公开招标,再由中标法人单位组织相关企业、群众文化团体共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这种方式改变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单打一”的现状,使得政府花钱少,社会参与多,不同形式的文艺演出队伍活跃在城乡之间。老百姓高兴地表示,“‘欢乐襄阳’的戏台搭到家门口了,政府服务方式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实惠。”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一万名文化志愿者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文化力量。襄阳市委、市政府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指导范围,全面加强公共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认证体系、服务档案记录体系、服务考评体系、服务激励体系、服务信息共享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襄阳市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地,形成市、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四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体系。襄阳市委、市政府要求,注册的文化志愿者每年要自主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乡村、基层、节庆活动,以促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
创新思路,区域联盟长效化。为充分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襄阳市政府努力创新、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着力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跨区域文化联盟”。2014年5月,襄阳市政府联合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湖南岳阳、江西新余,建立“湘鄂赣区域公共文化联盟”,签署《区域公共文化建设联盟宣言》,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加强跨区域间文化交流与协作,努力探索区域长效合作机制。目前,“湘鄂赣区域公共文化联盟”共同开展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表演、区域联盟非遗成果展、公共文化区域间交流培训等活动,实现了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
襄阳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这不但具有强大辐射力、带动力,还具有强大文化影响力。作为全国第二批32个创建城市之一,襄阳正承担着在全国、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襄阳将以创建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彰显“欢乐襄阳”特色,以更大的力度、气魄,全面实现创建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为百姓编织“欢乐襄阳”的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