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华网石家庄12月19日专电(高博)文化历史研究人员日前在河北临西县万庄村一农户家中发现了一方唐代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的魏国墓志铭。虽经历12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仍旧保存完好。当地文史专家认为,该墓志铭对于研究唐代中后期的藩镇割据状况和当时河北地域风情具有参考价值。
这方墓志铭的志盖上刻有“康公墓志”四个大字,长宽均为40公分,厚度为10公分,采用质地“黑、亮且硬,叩之有声”的上等“邢台石”制作而成。正文用行楷书写,共计400余字,其书刻圆润流畅,遒劲有力。墓志铭内容介绍了墓主人康公官职升至十将(藩镇将军),都水使者(都水监),赞扬了他生前武艺高强,曾救过国君之命,本来能封万户之侯,只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7岁。
据唐代史料记载,魏国是由唐朝军阀田悦举旗易帜,建立的一个藩镇割据小王朝,建都城于大名府(今邯郸大名县),地域范围涵盖今天的河北邯郸大部及山东临清市、河北临西县、清河县一带。魏国始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一月底,至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正月灭亡,总计一年多的时间。
临西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杨遵义介绍,唐代魏国存立时间极短,留下的历史文物极为少见,根据现存的资料,结合深入的走访考证,可以断定这方墓志铭应为迄今为止发现的首方唐代魏国墓志铭,是反映唐代魏国历史印迹的一个重要文字见证,对于研究唐代中后期的藩镇割据状况,了解当时河北的地域风情都具有很高的史料、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