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上周,华商网榆林特快为网友提供了丰富的资讯,《榆林一小区物业负责人携款失联280多户居民被断电》、《飞机训练时撞上高压线坠毁在横山事故造成1死1伤》等新闻都有很高的关注度和点击量。其中,《榆林本土超市巨头“喜洋洋”陷困境13家超市已有12家被迫暂时停业》这则新闻,因为关系着榆林市民的日常生活而备受关注。
“喜洋洋”遭遇“寒冬”
2001年喜洋洋在榆林城区第一家店铺开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公司体制的改革,“喜洋洋”迅速壮大了团队,截至目前已有13家超市,成功占领了榆林市场。13家连锁超市店面经营面积合计达30000平方米以上,数万种优质商品,涵盖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方便了市民购物,也为低学历的居民提供了就业保障,成为榆林本土超市的巨头。
然而,随着“喜洋洋购物卡不能消费”的信息传出后,一时间“榆林喜洋洋超市快要倒闭了”的传言迅速蔓延。11月27日,喜洋洋公司发表说明称,截至11月23日,喜洋洋公司旗下13家超市已有12家被迫暂时停业。据悉,唯一营业的喜洋洋商厦店的各个出口被部分员工堵住,无法正常营业。对于喜洋洋突然陷入如此巨大的困境,很多榆林市民一头雾水,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喜洋洋”到底怎么了?
“喜洋洋”管理方称,“喜洋洋”遭遇的目前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宏观经济状况低迷影响,销售额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喜洋洋”投资的时代购物广场项目迟迟不能按时竣工、交付使用,占压了大量资金,而高额融资利息又超出了“喜洋洋”的承受能力,令问题更加严峻。
“喜洋洋”的困境考验管理者
在榆林,多年来只有“喜洋洋”超市一家独大。而其他城市却很少见这样的情况,从这个层面理解,榆林市为本土商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此次“喜洋洋”遭遇的危机,是竞争所致,更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错误地认为规模扩大了就能抢占市场,因而盲目地发展。而销售额下降,固然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八项规定出台后购物卡销售严重下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未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不得不提的还有电商的影响,电商在类似“双11”掀起的购物狂潮,对于传统零售企业都产生严重影响,榆林当然也不例外。
而对于企业来说,资金链就是生命线,至于“喜洋洋”,走出困境的唯一方式就是重新搭建资金链。目前,纵观榆林市的商超企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能替代“喜洋洋”的本土企业,尤其是大型超市,“喜洋洋”暂停营业,直接影响到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民生话题。从这方面来说,“喜洋洋”能否走出困境,这无疑成为考验管理者和经营者的一道难题。华商报记者 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