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四个泉州”,我们的东亚文化之都

2014-12-17 17:14: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原标题:我们的“东亚文化之都”

黄少萍(中共泉州市委书记)

一年“文都”,就像一年盛大的节庆。在全球舞台上,这是“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在每一个泉州人心中,这是人人参与、由衷自豪的“我们的东亚文化之都”。

一、文化名城同台争锋

2013年8月26日,北京。

一场全国顶尖文化名城的角逐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厅举行——争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无数次推介过泉州,但从规格到难度,都远不能与此次相比。这是亚洲首次也是最高层次的一场区域文化比拼,写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文件。胜出者将代表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

彼时彼景,聚光闪烁,紧张和激动交织,忐忑与兴奋杂陈,因为每个出场的人,都代表着一座古老的文化城市,而我,将代表泉州。

这是一项被许多人看作是难以完成的任务。文化部通知中,10个入围城市依次是:苏州、杭州、青岛、济宁、西安、咸阳、武汉、黄山、泉州、桂林。其中有4个副省级城市,3个古都,强手如林。预测评选结果时,筹备工作组普遍认为:泉州“有特色、有实力,但并无把握”。

这也是泉州文化第一次与国内其他文化名城同台争锋。

蔡武部长在会见终评入围城市代表时说的话情真意切:“10个入围城市的文化都很出色,都有资格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拿掉哪一个都舍不得,但今天我们只能选出一个。”能不能拔头筹,谁来打头阵,即便是素来敢拼敢闯的泉州领导们,心里也在打鼓。但我是泉州的女儿、一方的主官,流淌着这座城市的血液,接续着这座城市的风骨,深爱着泉州的土地、人民与文化。若不敢拼,如何会赢?若不敢于担当,如何回报家乡?

二、“东亚文化之都”需要活力四射、文化独到的泉州

初审入围之后,每有余暇,我都会在脑海中一遍遍地检索和梳理泉州文化。作为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儿时听过的南音、传说,逛过的名山、寺庙,看过的戏剧、木偶表演,以及工作后担任分管文化的副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务时的经历,像电影片段一样闪回。我越来越坚信:泉州文化的光华灿烂,绝不比任何一座城市逊色,更有其独到之处:

泉州是城市文化外交的先行者。宋元时期,作为“东方第一大港”“世界之货仓”,我们的祖先曾与人类文明潮头并进,在世界文化的星河中如月生辉。

泉州比其他城市有着与东亚更为亲近的文化血缘。在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全景地图上,从泉州起始的航线,串起韩国釜山、日本大阪,勾勒出一个紧密相连的东亚文化圈。

泉州的文化格外鲜活。与西安兵马俑、苏杭园林、桂林山水这些静态、被动式的城市标志性文化不同,泉州盛产发散式、主动式的“活态”文化,如南音、南拳、木偶戏等。这类文化有着无需翻译、直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可以主动走出国门,也吸引着外国人不远万里前来学艺,堪当国际交流的“大使”。

泉州还有独一无二的对台优势。泉台一水之隔,泉州是台湾同胞最重要的祖籍地,以泉州文化为代表的闽南文化,是台湾文化的重要母体。如果泉州成为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对于与泉州文化脐血相连的台湾文化而言,也是共同的荣耀。进而,有利于我们以文为媒,促进泉籍台胞与大陆间各领域工作的开展。

不仅如此,泉州还有雄厚的实力,经济总量连续10多年领跑福建,集中了全国地级市最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广阔的人脉,海内外分布着3000万泉州籍同胞;现代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泉州始终以改革的精神,创新不止,活力无限……

三、陈述时间只有10分钟,如何最有力地展示泉州

十余场专家讨论会、两场专题汇报会……短片出炉后,我反复商讨,字斟句酌,前后易稿十余次。

终审前夕,我仍在思考琢磨:要想脱颖而出,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的强势。因此,除了历史积淀,泉州文化还需要一个更有力的支持和认可。那一刻,三位中央领导关心指导泉州文化的影像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正是泉州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于是,照片被连夜调送进京。这几张照片不仅珍贵,还有很强的说服力:江泽民总书记于1994年视察泉州时对南音十分喜爱,在观赏表演后,还亲自拿起尺八洞箫吹奏。足见以南音为代表的泉州非遗底蕴之深厚,雅韵之悠长;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的两岸青年大联欢晚会上,亲自舞动泉州提线木偶,对泉州的千年经典木偶戏大为赞赏。此景此情,趣味盎然,令人感动;再有,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福建省省长时,曾亲临泉州少林寺及永春大羽村调研观看南少林武术及白鹤拳表演,对泉州武术文化赞美有加,并指示应弘扬光大。

加入短片后,三张照片相得益彰,三位中央领导人对泉州文化爱不释手的画面打动人心。一方面充分体现国家对泉州非遗项目的重视和关心,印证泉州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泉州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足以成为东亚文化交流中的代表。

演练中,我还意识到,泉台频繁的文化交流,对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之作用,同样举足轻重。泉州是台湾闽南文化的祖地,具有母体性和多元性、发散性。马英九先生曾亲自会见泉州关帝文化交流团,并互赠礼品,体现了海峡两岸人民和谐共处之愿景。

这一切,都将为泉州打出独一无二的“名人广告”。

现在回想,台前10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凝聚了认真精心的准备。正是这样不断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才有了后来泉州底气十足的陈述和展示。

四、给泉州一个机会,让海内外3000万泉州人为东亚文化献力

终审现场,入围城市中,唯独泉州由市委书记出征。

而其他参评城市,则是市长或副市长。一方面,这让我更有底气了——“一把手”挂帅,泉州的诚意有目共睹,泉州对“文都”创建的承诺一诺千金。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无形压力,书记亲自出马,若依旧不能胜出,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下午2时许,紧张激烈的现场角逐开始,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全程监督,评选分陈述和答辩两个环节,当场评分亮分。

第二位上场的苏州市领导从台上一下来,就斩获88.85分。这一分数直到第九个城市结果出来时,都遥遥领先。

但我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泉州人,爱拼敢赢,输人不输阵!

我最后一个登台,配合申报视频短片,形象生动地述说泉州深远厚重的多元文化底蕴、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史、现代文化建设成就,以及精心策划的东亚文化交流方案。

在最考验临场机变的答辩环节,评委随机抛出三个问题。评审的15位专家汇集了高校、部门、媒体等多领域的文化权威,表达稍不成熟,就会失分。

一问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如何保护?

留住乡愁,一直是泉州固有的坚守。一首《乡愁》正是出自台湾的泉州籍著名诗人余光中之手,早让闽台海峡间的两地人民泪眼潸然,魂牵梦萦。当前,保护传统,泉州已走在全国前列,并正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断深化。

二问泉州如果当选,将如何履行职责?

泉州将亮出优势,做出特色。以特色活动为牵引,立足与日韩交流的历史优势,在国家城市外交中大展拳脚;立足泉州活态文化的优势,推动文化当好国际使者;我们还将立足海内外乡亲众多的优势,给泉州一个机会,让分布在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地3000多万泉州人为弘扬、展示东亚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问如何带动文化惠民?

通过“文都”活动,建设新的设施,提升文化城市品位,还可通过艺术文化盛会,惠及广大民众,推动城市文化事业水平上新台阶。所取得的成效成果,正可让广大群众来共享、分享艺术文化之大餐。

事后,在场的评审透露:“是泉州的回答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感到,把‘文都’交给泉州,不仅仅是选择了一座城市,也不局限于东亚圈子,而是选择了本土、台湾、海外、异地这‘四个泉州’,它们遍布五洲、人口众多,能最大限度扩容‘文都’影响力。”

五、入围排名在后,泉州追到了第一

经过片刻的安静,评审专家组组长当场宣布:泉州得分88.92!全场最高分!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我们胜出了!在场所有的泉州人都欢呼起来。掌声雷动,人们纷纷向泉州表示祝贺。

这是泉州的骄傲,也是所有泉州人的骄傲。作为泉州的女儿,我有幸为家乡鼓与呼,刻下又一段难忘的泉州记忆。

消息传回后,全市欢腾。对于市民来说,这是巨大的惊喜。但对于我们而言,这不是奇迹,而是功到自然成。

很多人都惊讶,因为我们是静悄悄去的。当时我想,做足了准备,如果没能成功,我们就静悄悄地回来。如果入选,再加大力度宣传。

就像泉州人常说的那样,躺下去是洛阳桥,站起来是东西塔。

六、接过“文都”大旗,泉州将打开崭新天地

新时期,中央支持福建跨越发展,被省委、省政府寄望为福建东部的泉州,正处在负重跨越、创新转型的重要关口。省委书记尤权来泉调研时,曾叮嘱我们:“泉州今后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要深入思考问题在哪,差距在哪,风险在哪,早做准备!”

“东亚文化之都”,正是一架逐梦的云梯。

这是一个联结古老辉煌与崭新未来的契机。在新一轮发展中,随着“文都”品牌的持续发酵,泉州将创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经济与文化协调的新型发展模式,增强文化自信,重塑现代城市精神。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讲述“泉州品牌”“泉州故事”“泉州价值”。

七、打响第一炮

我们深知,光环背后,更有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

泉州的任务,不只是简单的文化建设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展示文化大国的泱泱风范,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起,共同提炼“亚洲价值”,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亚洲文化精神家园。这样的路径,无章可循,史无前例。泉州要做的,就是打响第一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泉州是联合国赋予的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于是,我们把“文都”的目标定位为:建设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并迅速牵头成立了建设发展委员会,拉开筹备大幕。

几个月后,“文都”迎来开幕第一仗。我们以再现千年前的“光明之城”为序,启动“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工程,并融汇了音乐节、艺术展、创意集、嘉年华、元宵灯会……让日韩各界嘉宾在三日三夜的狂欢中,深度握手泉州文化。

如今,当我再度回味这场开幕盛宴,依然难掩激动。元宵当天,80万市民和各国宾朋涌上街头,60多家国际新闻媒体聚焦泉州。我记得光州、横滨客人的赞美:“泉州是一座很好融入的城市,代表了开放活力的中国形象。”我更回味家乡艺术大师蔡国强的鼓励:“今天泉州所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它正在创造崭新的未来。”

八、一年经营,唤起最广泛的文化共鸣

许多人会问:“文化之都带来了什么?”

按照文化部 “扩大开放、提升交流、留下遗产、造福民众”的总要求,一年间,我参与、见证了“文都”带来的城市进化。

城市外交在进化。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上,提出“城市外交”概念,以城市梦承载中国梦,而“文都”外交正抓住了这一大好机遇。在官方渠道,我们启动了最密集的文化外交。与光州、横滨的26个交流项目,涵盖艺术、学术、媒体、青少年等多个层面。由此延伸,更多的民间交流自主迸发出来,例如,部分企业家和规划院自费赴横滨学习;茶叶、陶瓷、香道大师们自行办展交流;旅游业也创造性地推出光州专线游,拉近“文都”距离……

产业在进化。借力“文都”效应,2013年,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近269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占GDP比重超过5%,首次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今年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00亿元大关。看到“文都”潜力,世界500强企业--惠普择道安溪,打造亚洲最大的数字媒体全产业链基地。“文都”同样拉动旅游跃升,不久前,省外游客的过夜人气,泉州首次摘得全省第一;今年国庆,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近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8.52亿元,比增均超两成,创下历年之最。

文化惠民的行动在升级进化。“源和1916创意园”扩建成了市民“文化会客厅”,全市共举办了240多场重大文化活动,2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的县域文化特色民俗活动,让市民天天过节,直呼过瘾。

与此同时,以文兴城,泉州城市变局清晰呈现:以古城、新区、古港三大核心工程领衔,带动全域文化联动提升。当代艺术馆、亚洲艺术中心、图书馆新馆等城市文化综合体正陆续规划、实施。老区,通过保护改造焕发新颜,构筑“城市文化综合殿堂”;新区,利用兴建文化设施提升文化内涵,带动“文都”的整体大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在泉州,文化从来不是政府搭台的独角戏,它能够唤起的,是最广泛的共鸣。

今年春节刚过,美国的侨亲告诉我,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时代广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形象宣传片在户外大屏幕滚动播放。它不花政府一分一毫,由泉企自主赞助,为的是向不同肤色的人们分享“文都”风景。

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我深信,“四个泉州”是我们参与角逐的独特优势,更是我们建设“文都”的重要力量。正如参赛时我向评委承诺的那样,“文都”最大限度激起了海内外3000万泉州人的爱国心与民族情。一年间,海内外泉商捐资3000万元设立了“泉州南音南戏发展基金”,泉籍异地商会募捐6000多万元设立了“泉州当代艺术馆基金”,其他各种海内外捐款超过1亿元……

九、双管齐下,开启“文都”“海丝”互动的崭新尝试

“文都”建设渐入佳境,我们的思考也逐步深入。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交融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我认为,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正是带动区域发展重要的动力源和助推器,更是以文化促开放的历史契机。

泉州是幸运的。当前适逢国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泉州横向是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纵向则是联合国在中国唯一认定的“海丝起点”。把呼应国家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与“文都”建设巧妙交融,我们顺势开启了“文都”与“海丝”互为平台、互相促进的崭新尝试。

一个典型例子是:泉州今年两度前往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海上丝路”唯一代表城市的身份,举办了“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和“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动,不仅弘扬了“海丝”文化,更向世界推介了东亚文化之都。

接下来,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贸促会、中国品牌促进会主办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月底在泉州举行。而在文化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活动方案中,来自泉州的活动占据四席,数量居全国设区市之首。

文化与经济的潜移默化、良性循环,更推动着城市向前发展。全市经济总量今年又将迈上新台阶,并已连续第15年排列全省首位。更多领域的经贸合作正“借船出海”:前三季度,泉州外经贸各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外贸总额达234.7亿美元,居全省第二;新批外资企业94家,合同外资额12.5亿美元,比增四成左右;泉州纳入省“三维项目”动态系统的外企对接项目在库项目数、总投资及今年实际完成投资三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此外,前9个月,泉州还新增23家企业赴境外投资,投资额达4444万美元,比增达2394.34%。

未来,我们期待充当“东亚文化之都”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双重先行者,打造一艘世界级和国际化的文化航母。

十、世人见证,城市品牌内涵不断丰富

“文都”建设,也让我对城市内在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接受央视及凤凰卫视采访时,我曾以“四个泉州”和“七个都”重新阐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内涵。

“四个泉州”:一是有836万人口的“本土泉州”;二是分布于120多个国家、泉籍侨亲人数达900多万的“海外泉州”;三是海峡对岸的台湾,与泉州血脉相连、五缘相通,有着900万泉籍台胞的“对岸泉州”;四是闯荡于全国各地,建起192个异地商会、人数达200多万的异地泉商,构成了“异地泉州”。

“七个都”包含了:德化瓷都,安溪茶都,晋江鞋都,石狮衣都,惠安、南安的石都,以及永春香都。这些扎根县域经济的特色之都,共同构成了“东亚文化之都”的强筋健骨。

如今,它们经过“文都”与“海丝”的双重发酵,已然融合为泉州城市的金字招牌。借此,泉州也得以承办更高端的国际性活动,同更多一流城市对话。6月,泉州首次承办国家级国际会议——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城市论坛,并倡议建立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

不仅是国际交往平台的升级,作为“文都”,泉州也被前所未有地瞩目。日韩主流媒体对泉州活动年进行了全方位播报;马来西亚、丹麦、塞尔维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土耳其八国城市先后举办泉州图片世界巡回展,有力扩大了“文都”影响力。

国内官方部门和权威媒体同样将我们作为文化建设与“海丝”先行的桥头堡。由中宣部立项,国侨办、中新社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和“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选择在泉州扬帆起航;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活动,将泉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城市,与北京、西安三地同时启动……

当前,全省上下正积极贯彻习总书记来闽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当中,“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丝”先行区建设正是泉州“勇担当、打头阵、走前列”的双轮驱动,我们将把二者带来的城市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实际效益,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十一、打造文化城市践行国际合作的出色范本

年终收官之际,我深深地意识到,泉州的“文都”实践,不仅披拂着历史光辉,辐射着“海丝”空间,更值得打造成一个永不落幕的文化平台。

日前,“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暨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系列活动,呈现在四海来宾前,让“文都节奏”与“海丝时间”交相辉映、同频共振。

明年,亚洲艺术节已向泉州伸出橄榄枝,标志着泉州将开启促进亚洲艺术发展繁荣、合作交流的使命之旅。

面向未来,“欧洲文化之都”“阿拉伯文化之都”纷纷主动提出与泉州建立交流常态机制,延续“文都”的生命力。

如同千年前成为古老中国眺望世界的窗口那样,今天的我们,由衷期盼未来的泉州,也将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国通往世界的一道亮丽出口,成就一个文化城市践行国际合作的出色范本。

 

后 记

愿每个泉州人心里都有一座“我的东亚文化之都”。

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即将画上句号,但“文都”牵起的东亚友谊不会磨灭,“文都”留下的泉州故事还将续写。

此刻,我最想说声感谢!

感谢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积淀、厚重底蕴,感谢多年来全市人民对文化的坚守与付出,感谢历届党委政府对文化的传承与呵护,感谢每一位“文都”建设者的努力与奉献——你们是“文都”最大的功臣。

感谢角逐“文都”这份经历。它教会我们,只要真心热爱这座城市,只要坚持不懈勇于进取,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能在争取项目时、直面发展时,抓住每一丝机会,为泉州出力。

感谢打造“文都”这一年的实践,它开启了泉州以文兴城、以文惠民的又一扇门,让我们触摸了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们看到文化催生出的无限可能。

以《我们的“东亚文化之都”》为题,我想这既是一缕珍贵回忆,更是一份浓浓期待,期待这份属于海内外3000万泉州人的荣誉,持续发光、惠民惠心;期待所有泉州人,都能成为建设“文都”、见证“文都”的主人翁,都能由衷地说一声——这是我的“东亚文化之都”!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