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原标题:专家学者为中国—东盟戏剧周建言献策
本报讯(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成功举办2届,已成为广西南宁市规模庞大、影响广泛的系列艺术盛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的品牌,加强不同区域的艺术交流,12月16日,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文艺戏剧界的专家和相关理论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的发展目标、定位以及内容形式的创新与突破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戏剧周以丰富多元为目标,通过实施“请进来”战略和搭建常态化的艺术舞台,已从单一的戏剧展走向了广西与东盟在戏剧创作、艺术研究、非遗展览等方面的多元合作,成功吸引了东盟、国内优秀院团的积极参演。如今,戏剧周已成为积极展示多国多区域的艺术文化,为中国与东盟提供文化合作机会的新平台,并于2014年被文化部纳入“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活动项目。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共吸引了6国13个艺术团体进行了17台中外剧目、舞蹈的演出。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黄云龙表示,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不仅要“引进来”还应该“走出去”,为此,戏剧周应专注戏剧内容,做精做专,将其打造成为权威的戏剧艺术节庆品牌。广西文化厅对外交流处处长李医平认为,戏剧周具有鲜明的南宁地域特色,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对外交流平台,如借助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平台,扩大影响,优化品牌,同时积极邀请国内精品戏剧院团的参与,将其打造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艺术盛会,讲好中国故事,传送好中国声音。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宁英烈认为,戏剧周的成功举办为南宁注入了更多的文化自信,但目前广西的文化资源尚未被好好地挖掘,戏剧周需要从品牌效益、产业化、演出专业性、研究高度和教育导向五个方面加强。广西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系主任曾艳红建议,鉴于第二届戏剧周“一票难求”,可根据市场需求对戏剧周的部分内容进行产业化尝试。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戏剧周走向产业化需要一个过程,政府在其中必须肩负起主导责任,并加大对戏剧软硬件方面的支持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