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阮 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关要求,浙江省杭州市今年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新路径、新举措,形成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四个一”模式。
发布一个地方性标准。杭州市余杭区于今年9月发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公共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作为浙江省首个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标准,该标准具有样本意义,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公共文化标准中使用到的服务术语和定义,按照简练、易懂、专业、准确的原则,规范其内涵和外延;二是对乡镇文化站站舍建设、人员配备与素质、经费保障等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三是强化了文化站公共服务职能,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四是将自我评估、定期检查、综合考评相结合,使监督考核制度化。
开发一套动态评估系统。杭州于今年10月研发应用了面向乡镇、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其中萧山区的评估系统面向乡镇,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管理制度为基础,集合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最新信息技术手段,实时进行工作指导、落实任务、采集数据。下城区的评估系统面向社区,设置文化管理、文化投入、文化设施等七大类30项指标,经过统一培训、社区填报、街道审核、区局复核、发还核对、差异修正6个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建设了社区动态数据报送软件,以辖区74个社区为单位,进行绩效排名。
形成一项协调机制。杭州已形成以拱墅区“三联模式”为典型的协调机制。“三联模式”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组织机构上,以属地原则整合辖区内各高校、市级文化设施等单位,通过建立“联盟”协同举办文化活动,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产品供给上,以“文教联姻”“文体联姻”等为载体,综合利用文化设施、文化人才等资源;服务对象上,推出服务“联群”,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员提供均等便利的服务。该机制在杭州的具体应用实现了办文化从体制“内循环”向社会“大循环”的转变。
建设一个研究基地。杭州率先于今年8月在萧山区成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基地”。基地围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研究等,在制度层面上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杭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点在于:一是鼓励各市(区、县)先行先试,杭州通过萧山区和下城区绩效评估、江干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等创新探索,为市级层面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风险;二是强调统筹协调,余杭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拱墅区的“三联模式”等,都是运用大文化的思维,通过整合财政、宣传、教育等部门的力量,改变了文化部门“单兵突进”的格局;三是注重理论研究,通过研究基地集聚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吸纳专家参与制度设计,为示范区和项目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四是重视制度建设,杭州各市(区、县)重视制度先行,大多制定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配套制度,有些还完善了评价和监督机制。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需要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各地和文化部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设计制度、形成机制,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工作。杭州现已有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3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3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其“四个一”模式为全国提供了生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