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汉中军分区抗震救援分队党员突击队在演练现场重温入党誓言
西部网讯(记者 赵昊 通讯员 常 超 王福军)“前方两座民房‘倒塌’,非常危急!”21名民兵救援队员闻令而动,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等装备,迅猛出击……10月底,随着陕西省军区一声令下,一场民兵预备役抗震救援分队跨区联训联演在秦巴腹地拉开战幕。
3支专业分队远程机动,在近似实战环境中设险局、摆危局、练硬功。陕西省军区司令员高龙福告诉记者,这次民兵预备役抗震救援分队跨区联训联演,他们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来调兵遣将、综合保障、抢通道路、实施救援,促进了救援力量有机融合,提升了联合救援能力。
像实战一样纠治虚打假
秋风瑟,夜雨袭。一台台满载官兵和装备大型运输车从三秦大地不同方向呼啸而来,冒雨赶至距汉中市区约8公里外的野外赴驻训地。
“各分队注意,前方拆迁地为演训场,迅速展开‘灾区’封控行动!”指挥组的命令,让参训官兵摸不清头脑,刚来应该安营扎寨,休整休整,怎么马上进入战斗状态,是不是在找茬儿”。
对此,组织联训联演的汉中军分区司令员李兴荣说:“依法施训、依法治训,必先转变训练作风,把演训当实战,形式主义的东西一律剔除。”
运筹演训活动前,他们提出“七不”:不设脚本、不搞摆练、不预演、不约定时间,不提前计划行动路线,不挂横幅标语、不掺半点“水分”,不图演兵场上的“看点”,不符合实战要求的“拎出来”现场解剖,让演训实打实、步步深入。
组织生命搜索科目训练。笔者在现场看到,救援队员用生命探测仪发现,两名群众被“困”废墟里层,空间十分狭小,救援装备无法施展,怎么办?6名队员经过商量后,慢慢腾腾用铲斗挑开一块块大石头,用手轻轻刨着瓦砾, 25分钟后才把被“困”人员营救出来。理由似乎很“充分”:这不是实际救援,没必要那样花力气、吃苦头。但导调组3次叫停,责令重新再来。
当晚的小结会上,针对此事检讨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训练怕苦怕累,战时必会尝苦果;只讲用场不讲排场;生命至上,责任重大!
这次联训联演多单位、多课目、多地域,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谁当主角谁当配角。笔者发现,过去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支队伍同显身手。根据熟悉环境、专业联训、联合行动三个阶段任务,轮流扮演“主角”、担任考官。参训单位形成强烈共识:以实战为标尺,救援任务需要怎么联就怎么联。
汉中军分区组织200多名民兵抗震救援分队进行为期8天训练演练,磨砺打胜仗硬功。
建联动体系打破瓶颈
10月30日晚,参训部队多件救援、通信装备出现故障,汉中军分区连夜组织抢修,确保了第二天投入训练。他们成立装备维修保障中心,对参训单位装备实行24时抢修保障,并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保障,针对雨天野外训练,购置300双雨靴配发给参训人员。
为提高演训效果,军分区把演训地点确定在城市周边一块面积达1000多亩的拆迁区,但对企业负责人提出这一想法时,企业负责人吐苦水:建筑物拆迁有时限,部队在这里训练演练,势必影响工程进度,经济利益也会受损。
该军分区运用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并向企业负责人讲清军民融合发展大局,使这家企业愉快地接受这一要求,并承诺在组织演训活动期间尽量不干扰拆迁工作。
军分区领导感到,应急救援准备时间短,参战单位多,指挥协同难,必须健全联训联演体系,必须对指挥协同、装备保障、力量调配等问题进行明确的规范,让演训活动真正“统”起来、“联”起来、“通”起来。
为此,他们制定了《关于建立军地联合指挥机制的意见》,由地方党委、政府和军分区、参训单位组成联合指挥机构,对联训联演实施统一组织指挥,突出指挥协同、机构编成、情报信息、保障行动4项主要内容的联合,对任务部署和方案制订实施联合筹划,训练信息及时通报报告,演训过程全程考核评估,资源管理集保障中共享。邀请一批军地专家组织现地教学,介绍灾害规律特点,传授救灾经验方法,组织模拟现地勘察,为训练演练“挑刺”。
演训中,他们针对通讯、电力、道路被毁,打破常规、简化程序,整合军地资源,采取建立有线、短波、卫星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网,与驻地企业签订了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设备的临时征召协议,规范了器材、车辆、油料、药品、给养等重要物资的储备标准、补给地点和方法标准,较好地解决了通信、道路、水电畅通和各支救援力量统一指挥管理,优化了救援力量配置,提高了军地联合指挥保障能力。同时,他们还依据《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建立纵横向力量联动协作机制,确保一地有灾,多个力量整体联动、相互支撑、协同救援。
汉中军分区抗震救援分队党员突击队在演练现场重温入党誓言
靠从难从严锤炼硬功
徒步行军10多公里,夜间搜索生命活体,废墟狭小空间实施救援、野外多地驻训……8天的演训中,一些高难度、大强度的演训科目轮番上演,与实战有机对接融合。
这次演训以汉中某地发生强烈地震为背景,共设置了灾区封控、生命搜索、医疗救护等8项重点内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他们都按实战化要求来磨砺硬功。
笔者置身演兵场,浓浓的“战味”扑面而来。指挥组模拟驻训地以西60公里以外地域发生地震灾害,临时决定3支民兵分队摩托化开进,实施紧急救援。受领任务后,军地情报共享机制随之启动,仅35分钟,4支侦察小组通过卫星电话、北斗系统将现场灾情、天候、自然环境和当地社情迅速地传递到指挥组。
快速机动,剑指灾区。200名民兵分队紧急集结,兵分4路向灾区开进。“报告指挥部,前方道路坍塌,路基下陷,生命通道受阻,请救增援。”指挥组果断判明情况,一方面迅速组织依法征召的大型机械清理塌方土石,填筑下沉路基,打通救援通道。同时命令民兵分队携带救援装备徒步10多公里挺进指定地域,展开多点作战。
当晚,四周漆黑一片,酷似实战的废墟救援演练仍在继续。官兵们针对救援现场点多、线长、面广,交通、通信、电力中断的实际,采取“就近展开、由近及远、快速覆盖”的战术,利用照明灯、红外生命探测仪进行生命搜救,展开疏散灾民、搬运伤员、灾区维稳等任务。灾情愈演愈烈,各种突发情况接踵而来。指挥组接到群众报告,20公里外地域多处发生险情,非常紧急。指挥组迅速调集10名参演官兵赶赴现场,经过40分钟的奋战,终于成功排除险情。
演练中,指挥组一边组织抢险救灾,一边展开了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装备器材、后勤保障物资的持久性动员,做到紧缺、急需的专业人员一旦需要,随时征召到位。他们还把“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课堂搬到演训现场,利用早动员、晚讲评等时机进行随机教育,激发了参训官兵打胜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