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10月30日,走进南安市美林街道溪州村老少文化乐园,园里到处可见老人们锻炼养生、孩童们读书下棋的身影。“老少文化乐园是我们村创建"特色文化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村里的老人小孩休闲锻炼的需要。” 溪州村党委书记陈垂知说,现在整个村的精神面貌不同了,乡风文明得到很大提升。
事实上,溪州村老少文化乐园只是南安市 “特色文化村”建设成果的冰山一角。近年来,该市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南安”的目标,深入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已建成45个“特色文化示范村”和11个“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有力推动全市农村基层文化“一村一品”式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化设施有效运转
移步码头镇诗南村,村口的柏斯大桥已经化身为文化长廊,镌刻着《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知识。“三座大桥是我们村外出的重要通道,所以我们就在三座桥上下工夫,让村民们在过桥时耳濡目染,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诗南村村支书吴发甲说,“除了独具特色的"三桥文化"外,自从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以来,我们还将文化活动中心从一个扩建到四个,延伸到村里各个角落,方便村民就近学习、娱乐。”
在南安,像诗南村这样在文化设施建设上下足工夫的乡村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市一方面根据群众文化生活实际需求,引导、扶持各村不断加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长廊等设施的规范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充分利用旧祠堂、祖厝、撤并后闲置的旧校舍及民俗宗教堂馆等场所建设公共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学习、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积跬步以至千里,两年来,南安市共新建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个,文化广场22个,宣传栏及文化长廊43个,利用闲置的校舍、旧祠堂、村委会大楼改建村文化活动中心18个,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水平。
文化活动各具特色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际,笔者来到霞美镇梧坑村。这里的满族文化活动中心里正在上演精彩的文化活动,身着格格装的年轻姑娘们表演的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宫廷”舞蹈,随着她们的亮相,村民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
像梧坑村“宫廷”舞蹈这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活动,正是南安市近年来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的重点。该市深入挖掘南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挖掘整理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焕发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如梧坑村满族民族文化、丰州旭山村海丝文化、官桥镇内厝社区比干文化等一批南安特色文化资源得到弘扬。
同时,南安市还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结合现代优秀文化发展成果,探索和尝试各类新型文化活动,打造出蓉中村农民文化艺术节、贵峰村“读诗班”等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农村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有效运转,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大力推广,特色文化村深入创建、初具规模……乡村文化事业茁壮成长,离不开吴金斗、李东青、吴天真等文化带头人的默默耕耘。
推动“特色文化村”创建,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南安市始终把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作为激发农村文化创新活力的有力手段。该市充分借助南安市艺术培训基地、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基地等阵地,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文化研讨等形式,着力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同时,注重发挥民间文化人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用,着力带动基层文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南安市还指导各村配齐配强村级文化协管员,着重从大学生村官中选取一批人才专职负责文化工作协调、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村文化协管员在发展基层文化方面的作用。目前,所有特色文化创建村均配有1名以上专职文化协管员,各活动中心也都有专人负责管理。
保障机制逐步健全
深入创建“特色文化村”,让先进文化在基层扎根,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不可或缺。“我们从构建保障体系和加强督导力度两方面入手,形成制度,将特色文化保障机制切实"立起来"。”南安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说。
机制保障方面,南安市通过设立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专项资金、设置“特色文化示范村”专项资金、建立健全文化帮扶机制进行结对共建、积极开展“六进村”活动等形式,为各村创建工作提供强劲助力。两年来,共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200多场次、专题宣讲600多场次,举办优惠售书下乡活动200多场次,放映各类公益电影1000多场次。
加强督导方面,该市坚持督查与指导双线并行,一方面制定实施相关“特色文化村”创建考评标准,将“特色文化村”创建工作纳入乡镇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有效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创建积极性。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宣传文化部门人员对各创建村提供系统的指导和相关帮助,确保各地创建工作平衡发展。
(黄瑜鹏 侯锦超 戴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