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近日,1934年出生在杭州龙翔里三弄2号的朱德天(现居上海)老先生,将一块老雷峰塔藏经砖砚义捐给了杭州博物馆。
有些读者还记得, 4年前,朱德天捐赠了父亲朱孔阳收藏的《断食日记》。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朱孔阳还曾捐赠给岳庙一块最重要的精忠柏——曾被阮元(清代大学士,著作家)收藏、抗战时期朱孔阳花十几根金条买下的。朱德天说:“我父亲生前说了8个字,所有他收藏的文物,最后都要‘物归原主、物得其所’。”
而这块历经90年浮沉的雷峰塔砖砚,它的回家,跟那块精忠柏竟有丝缕关系。
藏经砖砚会说故事
让它复盘雷峰塔的历史
这块雷峰塔砖砚,是朱德天的父亲朱孔阳留下的,尺寸长35.5cm,宽16.2cm,厚5.2cm。
砖砚的正面左半部分有一块长方形的凹陷,这就是磨砚的地方。凹陷处表面平滑光亮,说明砚台曾经被正常使用过。
砖砚的短侧边中间有一个小孔,是用来放经文的藏经之孔。洞的两边刻有“雷峰塔砖藏经之孔,云间朱孔阳,年方八十三”几个字。“云间”是上海松江的别称,也是朱孔阳的字号,代表他是松江人。
雷峰塔藏经砖的正面被制成了砚台,侧面仍保留着藏经孔。
砖砚背面左边三分之一的部分有一幅追摹的景观图。它描绘的是明代以后雷峰塔的样子,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现存老照片中的雷峰塔模样。雷峰塔是吴越国王钱俶建立的佛塔,塔身有塔檐等木结构。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外围构建被焚烧,只剩砖结构赭黄色塔身。
图中群山和雷峰塔之南,可以看到两幢房子。“这可能是净慈寺。当时都是塔寺一体的佛教建筑结构。”杭州博物馆副馆长张慧琴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背面靠右的部分刻有“雷峰塔坍塌古砖记”,清楚记录了雷峰塔坍塌的过程和制砚人姚允中先生的感慨:“……噫千年古蹟竟成碎土,湖山减色,感慨沧桑,余爰至其旧址捡拾是砖(旁有一洞即藏经处)追摹塔影,撰刻数言以见遗识……”
两面长侧边一面刻有“西湖雷峰塔藏经古砖”几个字,另一面刻有鱼龙图案,象征着“鱼跃龙门”的吉祥涵义。
“一般砖的横截面都会有细小的气孔,那是它们在被烧制的过程中留下的。而这块砖砚的质地却十分致密,光滑如肌肤,几乎看不到孔隙,显示出当时雷峰塔的用砖不仅选材好,而且做工精致,”杭州博物馆藏品部黄燕老师说,“毕竟是吴越王家的建筑,应该是当年最精湛的制作工艺。”